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环评风暴是正常执法监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07:07 新京报 | |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国营大企业应带头守法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局局长田维钊建议尽快修改我国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代表、曾任河北省唐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正高级工程师的曲修霞向人代会提交建议,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环保局局长许苏卉提交建议,希望政府财政预算中专列入环保科目。“环保”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解振华,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已有20余年。两会期间,解振华就我国的环保现状和前景等环保热点问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环保问题被重视是时候了 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了经济发展,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都带来影响 记者(以下简称记):和以往相比,今年两会期间,环保问题热了许多,而且全社会对环保的关注也仿佛突然升温了,您觉得这是不是来得有些突然? 解振华(以下简称解):应该说,环境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中央的重视,并不是突然而来的,其实是到时候了,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我做环保工作20多年了,过去是我们不停地在推动、在喊,现在是全社会在帮助、促进我们了。 记:为什么这么说? 解:有三个原因。第一,党中央、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上,而环境保护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中央把环境保护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第二,从世界环保的历史看,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段时间,是发展和环境的矛盾最突出的时期。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么快,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这些都是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中国的环境问题也确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这可以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出,过去环境问题都放在经济、社会后面,这次放到和经济发展同等地位上了。因为大家现在都看到,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瓶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影响。而且人们的环境意识也提高了,去年环保系统接受的信访、上访达到了52万多件。 可见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期待值在不断增加。 我国污染远远超过环境容量 同等单位GDP的增长,我国一些主要污染指标,排放强度是发达国家的8到9倍 记:环境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那我国的环境污染到底到了怎么样一个程度? 解:目前我国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大大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所以污染才如此严重。与此同时,我们的经济还要有大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还要加快,环境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方式继续发展,中国的资源就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这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算了一下,同等单位GDP的增长,我国一些主要的污染指标,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强度是发达国家的8到9倍。 记:为什么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如此之难? 解:过去的工业化国家,在1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它们的环境问题是分阶段出现,分阶段解决。但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各种污染问题集中出现,我国的环境污染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要想解决这样复杂的污染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 发展循环经济是治本之策 循环经济的理念是没有废物,废物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记:在资源和环境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什么样的措施才是治本之策? 解:环境污染实际上是对资源的浪费。所以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最根本点就是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变了,环境和发展的矛盾也就解决了。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就是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从表现的形式上看,和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一样。循环经济的理念是没有废物,废物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它追求的是资源到产品到废物,废物可变为再生资源,再进行循环,最终的结果追求的是废物的最小化和零排放。循环经济是治本之策。记:那么我国循环经济目前的现状怎样? 解:循环经济该如何去做,就一个省、市、县,就一个企业,就一个社区,我们有一系列的典型,全国目前按照循环经济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进行生态省建设的已达到8个,环保模范城市已经达到44个,还涌现出了一批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今年我们打算总结经验,推广这些示范做法。 环保部门应有停产治理权 不是企业治理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法律要能做到这一点 记:环保的地位现在提高了,环保部门做好准备了吗? 解:现在的这个形势,是我们长期以来所期望的。 目前,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公众环境意识日益高涨,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和企业负责人心中环境保护仍然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上。 记: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是我国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环保工作的难点。对此,环保部门将采取什么措施? 解:过去我们行政执法多,使用经济杠杆不够。应该更多地用经济的手段治理污染的问题。要实行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谁污染,谁就要负责治理。把污染治理的成本从外部化变为内部化,要把原来政府负担的治理污染转为由企业自己内部治理。这在法律上必须要有所体现。去年的《固体污染防治法》中,加入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规定生产企业有责任回收废物。 记:如果企业仍然违法不治理污染呢? 解:如果企业造成的污染不解决,就应该让它付出代价。不是企业治理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法律要能做到这一点,企业就会自觉的治理污染。 记:这就要求法律的力度要强,但目前,环保法太软却是受制约的主要因素。 解:现在违法企业之所以不去治理污染,弄虚作假,就是因为法律对它们的制裁太轻,执法的力度还不够,环保作为执法部门只有罚款的权力。限期治理、停产整顿的权力在当地政府,如果当地政府认识不够的话,违法企业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处罚。 记:对法律会有针对性的加强和完善吗? 解:在去年修订的《固体废物防治法》中,已经把限期治理的权力给了环保部门,但这只限于固体废物,我们拟在今年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和以后修改的环保法律中,也增加这个规定。此外,环保部门还应该有停产治理的权力,这样才能对违法企业起到威慑的作用。 目前,对于污染企业的罚款标准太低,应该按照污染造成损失折成的比例来处罚,而除了企业要承担处罚外,企业法人代表也要承担责任,如果造成重大污染了,就得定罪判刑,他就能认识到环保法也不是软法,整个环保形势也就不一样了。 环保科目列入预算将要试点 在新的部门预算里,已经纳入了10款环保支出的科目 记:经费问题也是困扰环保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提出环保经费列入财政科目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有眉目了吗? 解:其实财政部和环保总局一直都很重视这项工作,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两部门已经就如何建立环境保护的支出科目进行了研究。现在这项工作已经有进展了。在新的部门预算里,已经纳入了10款环保支出的科目,环保日常需要的问题基本上都有,并将要进行试点。 过去有排污收费,收费后返回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环保部门的自身建设经费,现在排污费上交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很多基层单位,每个人一年的工作经费只有300元,远远不够,没有办法开展工作。 不过目前全社会对于环保的投入在逐年增加,去年已经达到了GDP的1.39%,这个比例在历史上是最高的,但是要控制环境污染,并使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这个比例需要达到1.5%以上。 环境指标计划纳入政绩考核 干部的荣辱升迁,不仅要看当地GDP的增长,还得看环境状况 记:在两会上,环保部门人员的编制也是一个热点,一些代表和委员建议环保部门应逐渐转为垂直管理,您是怎么看的? 解:目前环保部门的体制问题,我们正在研究。总之,再怎么变,环保要有中央、地方和公众三个积极性。 无论体制怎么改,丢了任何一个积极性都不行。 记:领导干部的环保政绩考核也是两会上代表和委员的热点问题。而您在前不久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曾说,将配合中组部把环境指标纳入到干部的考核机制,目前的进展如何? 解:科学发展观需要组织上的保证,这就是中央提出的正确的政绩观。 对于干部的荣辱升迁,不仅要看当地GDP的增长,还得看这个地区的环境状况。对于把环保纳入到每年的政绩考核和选拔干部,中央组织部已经考虑到了。今年将在四川、内蒙古、浙江这三个省区试点。 对于要纳入的环境指标,我们把各试点的情况进行了归纳,建议应该有下面四项指标:一是环境质量的变化,在政府届满的时候,如果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改善了,就说明有成绩,而如果环境污染在加剧的话,就说明是不合格的;第二是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执行的情况;第三是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如果排放强度下降了,说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循环经济实行得比较好;最后需要公众来评判,看公众的满意程度。 今年我们要配合中组部进行论证研究。干部的政绩观改变了,环保执法难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国营大企业应带头守法 这次被叫停的30个项目,都属于程序违法,该报批的没报批 记:说到环保,就不能不提到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这场“环评风暴”。 解:“风暴”这个词是媒体加上的,我倒不认为是什么“环评风暴”,这就是一次正常的执法监督。 记:但这场“风暴”让社会震动是如此之大。 解:去年我们取缔关停了6400多家违法排污企业,在矿山方面,取缔了1.6万家违法企业,关停这么多的企业应该说影响很大了,但为什么还没有关停这30家的影响大呢?就是因为这30家企业规模大,有的一个项目就投资几百亿。过去人们说,环保只打小的,不打大的,这次一打大的,震动就大了。 记:当时环保总局是出自什么原因,作出这个决定的? 解:近些年我们每年都有执法专项行动,每年都有上万家企业被查处,但这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问题总也解决不了,所以我们提出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国务院领导听了我们的汇报后也表示,不欠新账要下决心。有了领导的这个要求,我们就认为,要想不欠新账,就得在《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认真执行上作文章。 过去我们都说环评执行率达到90%以上,但如果以必须做环评的建设项目为基数来计算,这个比率只有40%到50%.这次被叫停的30个项目,都属于程序违法,该报批的没报批。 大企业应该带头遵守法律。国营大企业带头守法,就能带动其他企业。而如果只打小企业,社会不服,所以当时决定,就要先打违法的大企业。正好中央提出了要调整结构,避免重复建设,我们也就抓住了这个机遇,加大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 记:当时环保总局有没有考虑到会遇到什么阻力? 解:当时我们考虑到国营企业应该有守法这觉悟。国家已经把科学展观提高到这么重要的位,国营企业应该有这认识。 果不其然,随后的实践也证明,这些国营企业的老总认识还是挺高的,30家企业名单一公布,这些老总就纷纷表态要整改。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阻力。 记:这次的“风暴”如此猛烈,那么今年的环评将有什么动作呢? 解:总的来说,是要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其中有几项要重点开展的工作。首先要查处一批没有经过环评和环保审批、违法违规上马的项目,按照法律停止其建设;第二是区域、流域开发规划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没有经过区域、流域整体开发规划环评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将不予受理。在规划环评的指导之下,哪个项目该上,再进行单个的环评审批;第三,要通过环评来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和实行循环经济的转变;第四,环评的工作和项目的审批要实行信息的公开。重大敏感的项目和群众反应强烈的项目,要实行公示和举行听证会。 对环保工作深感压力巨大 现在全社会都在说环保,大家都重视了,这就要求我们把环保当做事业来干 记:前不久,新京报连续刊登了“人是否应该敬畏大自然”的专题,想请您谈谈,从观念上,应该怎么面对自然环境问题? 解: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是个大文章。它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按照科学的规律来办事。如果不尊重科学,处理不好人和自然的关系,过去我们认为干的一些造福人类的事,可能没过多久就会发现其实是错误的。 记:您担任环保局长已经13年了,作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环保局长,您在这么多年的环保工作中有什么感想? 解:我从事环保工作已经20多年了,最深的体会就是全社会的环境意识逐步在提高,而且非常快,一年一个样,不停促进着我们干工作。 另外就是环保越来越难了。过去大家都不懂,不重视,只有我们在说。现在全社会都在说环保问题,大家都重视了。 尤其是目前处在环境和发展的矛盾最突出的阶段,中央重视,公众也有要求,所以确实压力非常大,这就要求我们把环保不能当做职业,应该当做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干,要有更高的标准,更强的责任感,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对话人物 解振华 1949年11月出生,汉族,天津市人,法学硕士,工程师。 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3年获武汉大学环境法硕士学位。 1993年6月—1998年3月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党组书记;199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8年3月起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党组书记。2002年11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本报记者 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