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寻找香港秘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 17:44 经济观察报

  许知远

  1997年6月30日的夜晚,我和很多同学聚集在北大的五四广场上,香港在两个小时后将回归中国。记得那个时刻没有期待的那样激动,我想是因为我对那个地方的理解过分抽象,除去当时流行的四大天王和周润发的黑道电影,我对它所知甚少。

  “这真是个奇怪的地方。”将近8年后,一个朋友在能看到海景的咖啡厅对我说。这句话突然让我想起作家阿城曾经的感慨,他在1994年的《闲话闲说》中说,那万家的灯火虽不是人间天堂,却是让多少人在这里有一番可以自为的生活。他写道:“香港的饭馆里大红大绿大金大银,语声喧哗,北人皆以为俗气,其实你读唐诗,正是这种世俗的热闹,铺张而有元气。”的确,在中国过去150年的历史中,这是惟一一块没有遭遇过重大的社会动荡的地区,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避免了大陆与台湾都遭遇过的政治洪流的动荡。

  它可能是亚洲最开放的城市。在各个主要的商业区,你都可以看到香港重塑自己形象的广告语“亚洲的全球都市”。这里曾经是亚洲的中心,作为世界最优良的深水港与彻底的自由港,它吸引了全世界的贸易商。在这里,即使是再小的公司,也会毫不谦虚地在自己的公司名称前冠以“亚洲贸易公司”这样的名字;再小的餐馆,也会说“荟萃亚洲美食”……

  它也曾为亚洲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新观念。从孙中山到胡志明都在这里获取西方思想,而1970、1980年代的台湾青年们则为这里书店、唱片店与电影院着迷不已,它拥有尚未解禁前台湾所稀缺的自由。

  但这座曾经自信得乃至自满的城市,今天却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了某种迷惘,责怪的理由各种各样。但那些年纪更大、目睹过香港在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一代人则会说,主要的原因是缔造香港繁荣的那股精神开始消退了,新一代年轻人不再遭遇到那种困境,也很难再爆发出那种令人赞叹的生命力。老一代人说的对,他们年轻时的确更有干劲。1950年代的香港创造了世界上最低工资的记录,车内衣女工每日工作14小时,最高报酬是3港元,塑料女工每日8小时,最高报酬是2.4港元。香港工业的起飞,是香港人通过压榨自己的劳动力获得的。而那些创业者也和工人一样吃苦,据安子介回忆50年代说:“当时建厂非常艰苦,华南染厂建在九龙青山道。那时香港经常断水,而染厂需大量用水,用水的艰难可想而知。”同样的是蒙民伟推销电饭堡的经历,他带着白米和腊肠跑到北角渣华街廉租屋,门逐户推销,在街坊面前煮饭。李嘉诚则是那个时候开始生产塑料玩具的,在连续12年的时间里,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

  他们似乎说得都有道理,但却都未能把握住香港的真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世界与香港人自己都未能弄清香港成功的秘密,他们误以为,是他们那些手段帮助他们获得了成功,在遭遇挫折时就本能地想起了这些手段。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过分轻易地相信了一些流行的判断,比如说香港常被描述成一个城市国家,是威尼斯开创的传统的延续;因为朝鲜战争的禁运就自然的发生了工业革命;香港拥有一套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制,尽管不喜欢理论,香港人却完美地遵守了19世纪的密尔的自由经济思想……

  在我的香港研究中,看到的满眼都是类似言论。关于香港的历史基本分成两类:一类是英国作家撰写的。它包括弗兰克.威尔士的《香港史》、简.莫里斯的《香港》、理查德.休斯的《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空间》,这些作品显然都带有浓重的英帝国情结,他们是吉卜林的传人,带着猎奇与传播信念的双重使命来到香港,在写作中流露着不可抑制的优越感。他们的香港史,是3%的英国人眼中的香港历史,却对97%的中国人的生活缺乏切入,香港社会汹涌澎湃的内在动力被忽略了,只留下了香港港督与洋行的历史;另一类是中国大陆书写的香港史,单调的政治含义也覆盖了丰富的社会内涵。

  香港本地人正在探索第三种香港史的写作,他们以“香港人的香港”的角度出发,试图为这块刚刚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地方赋予更漫长与更独立的历史意义,包括它史前的考古,他们也不可避免地更多地褒扬了香港人在香港转变中扮演的角色,但倘若真是“香港人的香港史”,那么香港永远也不会引起世界那么多的关注。

  关于香港,我看到最好的研究来自于日本学者滨下武志的《香港:亚洲的网络中心》。他相信,只有从更长期的历史脉络,从亚洲的地缘政治空间去考虑,才能理解香港过去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

  作者与覃里雯、黄继新合著《思想的历险》已于2005年2月出版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