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林毅夫马蔚华秦池江谈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 16:2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郭宏超、袁满 北京报道

  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金融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目前,我国金融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国内,并且重点在银行和证券市场,但是,随着我国资本账户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逐渐渗透进我国的金融业,我们还得应对来自国外的各种风险。我们该如何应对国家金融风险问题?我们如何共同防范和化解金融
风险?外资的进入是否会使中国金融业丧失主权?

  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全国人大代表、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秦池江。

  金融改革成败在于国企改革

  经济观察报:您如何看待中国金融改革目前的进程?

  林毅夫:中国的金融改革,不论国有银行还是股市,都取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能否成功。

  国有银行的问题不在于是国有还是民营,而在于责任归属不清。追根溯源,国有银行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的问题。1983年以前,国企负担由财政直接拨款解决,1983年后,拨改贷,靠银行贷款支持国企政策性补贴。也就是从1983年以后,才暴露银行呆坏账、寻租、贪污腐化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归根结底,要解决国有银行问题,就必须把国有企业改革好。

  股市也是如此。既然财政不再拿钱支持,国企补贴就要找金融机构或股票市场。人们一直相信,国企不好是因为治理问题,而通过企业上市,董事会、监事会、小股民可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但实际上,如果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不解决,母公司即便是将优质的子公司剥离上市,也只能是把挣的钱填补政策性负担的窟窿。

  十五计划以后,总的思路已经很清楚,国有企业改好了,四大银行才可以改好,股票市场就能解决好。

  秦池江:现在整个金融业的问题是,金融体系不和谐,金融法规配备不协调,金融和经济间的关系也不太协调。中央总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讲究科学的发展观,我们的金融系统改革是否能够体现。总的来说,金融改革也进行了20年了,做了不少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变革,但另一方面,对金融业改革各方面的看法并不一样,改革滞后,比如说金融改革现在处于攻坚阶段,尤其是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原来的金融风险还没有消化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

  在中国整个金融业,银行是占主体的,资本市场显得相对太弱,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不协调;从银行系统来说,国有商业银行依然占有绝对优势,不大协调;从金融业的地域分布来说,城市中占的比重太大,原来与农业有些关系的,像农业银行、农发行,原有功能被不断削弱。另外在融资上,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也不协调。国内的大量资金,以外汇储备的形式存到国外,另外各级政府各个地区都在不计条件地引进外资。

  出台金融产业政策

  经济观察报:那么,您对目前的金融改革有何建议?

  林毅夫:金融结构应该对应国内实体经济的结构,适应不同阶段的产业规模和结构。

  目前,我国的优势要素是劳动力多,但资金短缺。比较优势的产业应该是劳动力密集产业或资本密集条件、劳动技术相对成熟的产业,企业则以中小型为主。而有效的金融体系是能够将资金配置到最有竞争力产业中好的企业。因此,相对于中国现在的情况,应该建立以地区中小型银行为主体的结构,而不是银行越大越好。

  最优的金融结构必须与产业结构、技术特性、企业特性相适应。我并不反对股票市场和大银行,但必须发挥主要作用的却是目前国内最欠缺的中小银行。

  秦池江:目前金融改革的总体统筹规划不够,应增加科学发展观,对整个金融业进行统筹规划,应该形成一个全面的、中长期的改革思路。

  金融业至今还缺少一个统一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要对一个产业的资源以及产业的相关机构,或者说对它的食物链要有一个明晰的思路,否则,这个产业内部就会出现失去控制的状态。金融资源要有整体的部署,而现在我们金融业没有。比如储蓄,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拼命争存款,如果有合适的产业政策就没必要搞这种无序的储蓄大战。又比如,现在各个工厂大量的闲置设备、厂房,还有一些无形资产,这在国外通过金融业的租赁功能提供服务,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我国租赁业半死不活,使大量的实物资源闲置耗损。这就是金融产业政策缺失所造成的,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现在,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政策去引导,使很多资源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

  金融产业政策的制定已经不是央行的事,是国务院的事。至少发改委应该为国务院很好地当参谋,拿出一个完整的金融产业政策。

  防范金融案件

  经济观察报:银行的经营面临哪些挑战?银行因此有何对策?

  马蔚华: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的经营环境会变得更加不确定,特别是宏观调控还在深入进行,像利率、汇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是个新的考验,如果商业银行要适应市场的话,这些考验是必然要经受的。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的基础,真正的成为一个自主经营的商业银行,这样能够更加适应市场,防范风险,稳健地经营,我觉得这样是能够经受这些考验的。

  还有,监管要国际化。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按国际的游戏规则,满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中国的所有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补足资本充足率,使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资产结构、信贷结构、收益结构,能够最大的节约资本。

  经济观察报:近期,银行连续出现一些金融案件,问题的关键在哪里?银行应如何防范?

  马蔚华:去年出现的很多银行大案,说明我们的银行治理方面还有很多管理的漏洞,今后商业银行还要加强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工作,这也是今后金融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秦池江:银行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风险防范机制等都是从上而下。可是为什么还是频繁地出现金融案件?如果我们银行改革与下面这些人员所期待的目标一致,就不会发生上面改革、下面出问题。这说明他们不是上下一心,领导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不一致,说明我们的金融监管制度、审批制度、责任制度都浮在表面。

  外资的推动力

  经济观察报:金融市场主体正在多元化,尤其是外资的进入,对现阶段的中国金融市场起到怎样的作用?

  林毅夫:外资的进入为中国金融改革提供了外力,将有利于改变国有银行的行为。目前的国有银行说是商业银行,但实际上经常承担政策性贷款,这就难免出现政策性亏损。国有银行的经营者可以把经营性问题、寻租、腐败等问题掩盖在政策性借口之下,政府很难分清政策性亏损还是经营性亏损。

  外资则明显地带有盈利目的,因此会尽力减轻国有银行的政策性负担,否则,在有政策性问题的前提下,作为股权所有者的外资将很难监管经理层。这就有助于改进国有银行的行为。

  外资的进入只是金融改革的一个方面。股市上,保险资金进入、外资进入,短期对股票持有人是有好处的,但不解决根本问题。外资的进入,如果不能长期持有股票,必然短炒,从而造成更大市场波动。这等于只是给股市打了短期强心针,随之引发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

  中国的金融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财政不再支持国企负担才变成了金融问题,现在外资金融机构进入要与我们展开竞争,而改革国有银行就必须改好国企,这等于给国有企业改革加上了一个外力。

  金融安全与金融主权

  经济观察报:随着2006年临近,WTO保护期结束,外资已经逐步加快渗透进中国金融业,这其中包括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银行业、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等等。对于这个过程,业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有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另一种认为可能会使中国金融业丧失主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林毅夫:目前,国有银行虽然有呆坏账,但由于资本市场未放开、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国有银行依然可以维持。但一旦市场开放,如果国内银行呆坏账问题不解决,随着外资进入和资本放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幕可能真的会出现在中国。

  在有些国家,金融主权确实随着外资的进入而一下子消失,但这关键还在于国内金融体系自身是否健全、健康。如果自身发生危机,那么外资就可以以低价买走国内的金融机构。目前,估计外资不可能真正控股四大国有银行。毕竟,外资进入的控制权在我们这里。而且,外资在国内经营的成本要比国内金融机构高很多。

  秦池江:国内银行引进外资股东,也不能说银行业的主动权丧失了。外资进来,如果从正面理解,它有促进作用。但是,成功率有多大,是否引进一个就成功一个,是否外资都是一心为公的,他们最终的利益目标是赚钱。金融业改革,不要轻视本国的人才,不要轻视自己的智慧,不要轻视群众的创新精神,不要以为那些模型公式就是好的,不要以为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了,就一切解决了。产权改革是很重要,但不能解决一切,管理同样重要。

  银行业都由国家控制和都由私营控制都不对,国家必须控制一两家大银行,像工、农、中、建这四大行。把工、农、中、建都变成股份制不一定是最好。中央银行一定要控制,国开行一定要控制。

  (访谈内容未经本人审阅)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金融改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