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5年两会与中国经济 > 正文
 

杨邦杰:中部的经济强省必须也是农业强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2日 11:59 21世纪经济报道

  ——专访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

  见习记者 米飙 上海报道

  3.6亿中部人的发展愿景,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大势,使“中部崛起”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致公党、民革、民盟三大民主党派以及六省政协委员,就此前后提出数份提案

  其中致公党中央的《关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建议》的提案,由于涉及中部崛起的路径问题尤为引人注目。

  “现在到了中部崛起的时候了。”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此感慨。

  但是,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的中部,在崛起的需求与农业大省往往是经济弱省的现实之间如何自处?在农业与工业夹缝间发展的中部将何去何从?中部是否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域,是否有一个潜在的区域核心来带动发展?

  为此,本报电话访问了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邦杰。

  中部蓄势待发

  《21世纪》:以联系港澳华侨为主的致公党,为什么会重视中部崛起这样一个话题?

  杨邦杰:作为一个参政党,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是最基本的责任。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也要紧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致公党关注中部崛起其实也很自然,因为中部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历史阶段,值得关注。

  现在,在中国,东部沿海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另一方面,东部发展碰到了资源、劳动力短缺和产业转型等一些难题。尤其在土地上,沿海已没有更多的土地来发展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沿海已经到了需要产业转移的阶段。而中部地区这些年来虽没有得到政策优惠,但是资源、劳动力、市场和区位的优势都让中部地区有蓄势待发的机遇。

  《21世纪》:中部崛起对中国整体发展的意义何在?

  杨邦杰:中央现在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而区域的协调非常重要。同时科学发展观也重视可持续发展,而中部崛起正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中国的农业产业主要都在中部,三农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也主要在中部。但是中部还没有得到发展的机遇。中部能否发展起来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都非常重要。

  《21世纪》:中部能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域,并按此规划发展呢?

  杨邦杰:我认为不太可能,各省有自己的特点,要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江西向长珠闽靠拢,安徽要向长三角靠,河南要接轨京津冀经济圈。武汉提出大武汉经济圈,依托武汉发展中部经济。

  所以,至少到现在,我还看不到像长三角珠三角一样那么强的经济联系在里面。只有农业这一块我觉得内在联系比较大,中部是中国的粮食基地。另外,中部也有工业与科技的基础,也有市场,也有中华传统文化。

  农业强省地位须坚挺

  《21世纪》:中部各省大多是农业大省或者资源大省,您刚才也说过中国主要的农业都在中部。那么您认为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是应当立足于这种已有的基础还是转向发展工业?

  杨邦杰:中部崛起,工业化、城镇化是重要的。但我想,绝对不可能放弃农业,中部的农业绝对不能萎缩。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农业问题。中部的经济强省也必须是农业强省。

  如果中部的土地再被发展工业占掉的话,中国就没有生产粮食的地方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沿海的发展已经是牺牲农业了,杭嘉湖平原、珠三角以前都是中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现在都已经没有了。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省区的早稻面积占到全国的80%,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水稻产量占全国的36%,而水稻产量占到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一半。另外,水稻田占了以后是难以恢复的,上千年才能形成水稻田,不像旱地说恢复就恢复。

  中部崛起,不但经济要崛起,还必须是农业强省,必须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

  《21世纪》: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三农的解决根本还是工业化,因为农业的出路在于规模化生产,而这一点靠农业自身无法实现,只有工业化才可以转移农民。您怎么看?

  杨邦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农业是不可能摆脱工业,实现自身壮大的。但发展工业不能占用农业土地,从中央的角度来看,现在不能再走东部的发展道路,东部发展是以土地为代价的,中部的土地不能再那么占用。

  《21世纪》:那么中部如何才能做成农业强省?

  杨邦杰:从全国的产业布局来说,农业是至关重要的一块。但反过来说,农业又是弱势产业,靠农业富不起来。而农业是中部很大的一块,所以还必须要发展多种经营,使原有的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都得到发展。

  美国主要工业和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中部主要是农业但人口很少。日本、澳大利亚也是人口向沿海集中。将来中国人口也有可能向沿海更为集中,但中部完全用来搞农业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中部人口太多,密度太大,还有传统文化的问题。但长远来看,国家对农业加大投入,农业自身的产业化趋势等等,农业还是可以形成经济支柱的。

  中部要变成农业强省,但经济不能不上去,不能搞成农业大省也是经济弱省——这是现在的普遍情况。所以我们呼吁中央要有一定的政策,协调一部分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基地的中部的发展,比如说要协调粮食产区和销区的差异,中间要有转移支付。

  今年中央又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中部的农业。除了以前的粮食直补、减少税收之外,还包括产粮大县的奖励,以及建立农田基本建设的长效机制。总之,要保持中部这块粮食基地。

  发展工业谨防“东部病”

  《21世纪》:那么如何协调地方短期利益与国家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呢?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工业应该怎样发展?

  杨邦杰:这个问题确实有难度。原来的发展大多靠经营土地换取发展,现在土地必须要控制。只能在宏观调控的大框架下发展产业。

  中部工业当然还应该建立在现有的基础上。中部有些老工业基地,本身有很强的工业基础,像武汉的钢铁、汽车产业、有色金属、矿山,只是要在技术改造、更新升级方面多下点功夫。还有就是要接受一部分东部产业转移。还有城市群、产业带、产业链问题。

  《21世纪》:现在人们往往抱怨宏观调控是“东部得病,中西部吃药”。宏观调控会不会打断刚刚开始起步的中部工业发展?

  杨邦杰:有人抱怨宏观调控是“斩了东部的尾巴,砍了中部的头”。但是反过来不制止、不吸取教训。还像沿海开发一样,不管生产什么都无偿提供土地,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在一开始发展的时候就制止这个问题,短期看会有一些问题,但对长远是有好处的,是保证中部的投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政策倾斜不可预期过高

  《21世纪》:中部各省现在急切呼吁中央给予自身优惠政策,您怎样看?

  杨邦杰:以前给东部的政策主要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加入WTO之后条件发生变化了,寻求竞争的公平环境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还要实行沿海发展时的特殊政策,比如说税收优惠,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我觉得中央可以出台的还是对农业、扶贫、教育的扶植政策,一些制造业、矿业、旅游业、农村公路、水利设施的产业政策。今年的“十一五”规划,对中部发展会有一些产业方面指导性的东西,重大项目布局也有可能,因为中部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有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交通方面也是东西、南北沟通不可缺少的设施。

  但如果到处都是特殊政策就是没有政策,如果到处都有“办”就等于没有“办”。

  《21世纪》:在您看来,中部崛起面临的主要困难来自于什么方面?

  杨邦杰:一是没有沿海一样的区位优势,从资金角度来看,沿海外资来得比较多,中部就少得多;二是从国家政策支持来说,没有以前西部和东北的优势。

  但中部有自己的地理、资源、技术、文化、交通、市场那种后发优势,这是东部和西部没有的,也是很显著的。现在到了该中部发展的时候了,机遇已经来了,剩下的就是怎样发挥自己优势的问题。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