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香港进入后董建华时代 CEPA成最大的财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2日 10:36 《财经时报》

  亚洲金融危机、泡沫经济爆破、经济转型和SARS带来的冲击是董建华施政期间最艰苦的经历;实践“一国两制”带领香港平稳过渡,以及包括签署CEPA在内,引导香港从低谷中复苏,则是他任内留给香港的宝贵财富

  本报记者 丁汀

  3月10日下午5点35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香港宣布,因为健康原因,他已经于此前一个小时,向中央政府提交了辞去行政长官一职的报告。董建华说,因为自身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已不允许他继续担任行政长官一职,故而提出辞职。

  实际上早在3月初,香港媒体就已经在猜测董建华辞职的可能性。2月28日,在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董建华被增补为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3月2日,董建华赴北京出席于次日召开的政协十届三次会议;3月5日,列席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开幕式;6日,董建华返回香港,在返港前他曾表示,将于10日返回北京继续参加政协会议至闭幕时为止。

  在北京期间,董建华得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3月8日,董建华被提名为新的政协副主席候选人,按照这一届政协会议日程,十届政协常委第九次会议在11日下午3时举行,12日下午闭幕。而其中一个重要议程是投票选出三位新任政协副主席和五位政协常委。

  董建华返回北京的行期被推迟了一天。11日,在宣布辞去行政长官之后,他返回北京,继续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相信在本报面市时,董建华是否会继霍英东、安子介(已故)之后,成为第三位港籍全国政协副主席已有定论。而他关于特区行政长官的辞呈,则需等待中央政府的批准。

  “鞠躬尽瘁,从未懈怠”

  在评价董建华辞职一事时,中央政府驻港联系办主任高祀仁表示说,这是一件大事,“中央政府会认真考虑”,但他相信“不会影响香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为香港有比较完善的法治,成熟的社会制度,以及人们成熟的心理程度”。

  他同时对董建华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说,董建华担任特区行政长官7年多以来,积极妥善地处理了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香港成功实践,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为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10日宣布辞职的新闻发布会上,董建华本人则表示,自己“有幸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这个特殊的位置上,报效国家,服务香港市民,是一生的光荣”,并自我评价说,自己担任行政长官8年来“鞠躬尽瘁,从未懈怠”。

  董建华说,自出任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以来,“一路过来,我们历尽艰辛,面对泡沫经济爆破、经济转型和SARS(非典型肺炎)带来的冲击,八载风雨路崎岖得很,市民的痛苦、忧虑和对政府的期望,我从未敢有一刻忘怀;为纾解市民的痛楚,我鞠躬尽瘁,从未敢有一日懈怠。”

  在第一任期内,董建华最深刻的记忆应当是亚洲金融风暴带给香港的冲击;在并未履行完毕的第二任期内,则应当是SARS(非典型肺炎)的肆虐以及与大陆CEPA(更紧密贸易安排)的达成。这正是他自己总结中 “泡沫经济爆破、经济转型和SARS”的表述。

  1997年7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大会上,董建华在其就任演讲中为香港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为其祖国和文化根源感到自豪的社会;一个安定、公平、自由、民主、有爱心、方向明确的社会;一个富足和生活质素优良的社会;一个廉洁、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法治地区;一个中外交流的窗口;一个蜚声国际,举足轻重的金融、贸易、运输、资讯中心;以及一个国际性的文化、科研和教育中心。

  作为事中人,董建华自然知道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过程中的甘苦。

  最严峻的考验

  也就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董建华警告说,“高通胀对香港竞争力的威胁”以及“炽热的楼宇炒卖活动”,已经“对香港经济和民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那时候的香港,正处在后来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的前夜。

  1998年8月14日,处于经济动荡中的香港资本市场出现了兴风作浪的国际金融“大鳄”的身影,为了保卫香港金融市场,香港政府决定动用外汇储备购买本港的主要股票,以回击“大鳄”的袭击。在当天的声明中,董建华说,“财政司司长今天指示了金管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采取适当行动,令投机者成本增加,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并非为了托市……我们十分了解,香港经济正处于一个漫长的调整期,而调整期是会相当痛苦的”。

  2002年,他的第一任期即将结束,他在接受亚洲电视专访时回忆说,那个外汇储备“入市”的选择“是很困难的”。因为如果不“入市”,金融及经济的体系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崩溃;如果“入市”,则要调动大量的储备,又面临极大风险。所以“在上面做决策者,是很寂寞的……那一晚,我担心得不能入睡”。

  2003年3月,经历了股市、楼市大跌,财富“蒸发”的洗礼,正在为经济复苏积蓄元气的香港,又突然遭受了SARS的突然袭击。一时间人心惶惶,作为香港支柱经济之一的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再次遭受严重打击。“自疫症爆发以来,访港旅客骤减三分之一,航空公司取消半数航班,商店食肆生意一落千丈。”

  所以当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在2003年7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董建华在其致辞中颇有感触地开篇说:“今天,我谨以六个简单的字作为我的开场白:‘欢迎莅临香港’……至于来自区外的宾客,我同样衷心向各位说一句:‘欢迎莅临亚洲’。”

  贯穿在金融风暴、泡沫爆破和SARS过程中的漫长的几年,则是香港经济漫长的经济转型和调整期。金融危机之后的香港陷入了长时间的经济低迷,香港在苦苦寻求其出路,对于这之中的艰辛和痛苦,董建华在其任内几乎凡公开谈话即每每提及。

  “国家好,香港更好”

  “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是香港在董建华领导下为自己寻求新的振兴机会的一个原则。在1996年之后,香港逐渐确立了自己新的定位,即是“必须背靠内地,面向世界,建设一个提供优质服务的国际都会”。所以董建华不止一次地表示:“国家好,香港更好。”

  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董建华也没有失去对香港复苏的信心。1997年11月,在温哥华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上,他表示说,“香港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经济体系,自然难免受到(金融危机)牵连”,但是他同时相信,“当一切风波平息下来,香港将会是首个吸引外国再作投资的地方”,“环顾所有受今次金融风暴影响的国家和地方,我知道香港将会是其中一个经济最先回复的地方。”

  他的信心来源之一,即是“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向好,而香港必定因中国的发展而受惠”,“要探讨香港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因为两者的经济息息相关。”

  这甚至使他在当时就对整个东亚的复苏充满乐观,“东亚其他地区,虽然近期备受金融风暴困扰,但我相信我们仍然具有强劲的力量……东亚国家的经济很快便会复原,继续向前迈进。全球商界要善用这些新机会进行投资,究竟何处是最理想的地方?香港既为通往中国和亚太区的天然门户,当然是最佳的地点。”

  CEPA:最大的财富

  2003年6月29日,历经金融风暴和泡沫经济破裂,刚刚走出SARS阴影的香港和大陆签署了《香港与内地更紧密贸易安排》(CEPA)。在签署仪式上董建华表示,“这份协议对香港来说,不仅是经济转型获得新动力,竞争有了新优势,香港与内地的关系更上一层楼;更重要的,是香港在对抗SARS、恢复经济困难的时刻,中央政府给我们送来了祖国的鼎力支持,一定能够大大增强香港市民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信心。”

  2003年12月10日,在出席香港商业高峰会时董建华分析说,有效落实CEPA、继续加强和丰富CEPA内容,“是未来几年香港维持经济复苏的关键”;“CEPA有利于扩大香港服务业的市场”,“提供机会让香港提升在亚洲的服务中心地位”,会在商贸服务、金融、产品设计、品质管理、研究开发以及会计、审计、法律、工程、资讯科技和管理咨询等等多个领域迎来新的机遇。

  2004年,在CEPA签署后的第一年,香港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达到了7.5%,多项经济指标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所以董建华在其在任的第八份《施政报告》(2005年1月发表)中,用“复苏步伐加快”和“经济走出困境”来作为前两个小标题,在总结其经验时则强调说,除了“善用香港独特优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央政府的积极支持。”

  在这份报告中董建华强调,在香港困难的时候,中央政府对特区政府提出的多项建议,“都一一作出正面回应”,当中包括签订CEPA、开放内地市民赴港“个人游”、简化内地企业赴港经营的程序、建立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协作机制、批准本港银行开办人民币个人业务、输入内地人才、实行二十四小时通关等。

  所以他说,今年(2005年)的香港经济“仍可看好”。在提交辞呈之后则向香港市民表示,香港经历了经济不景气,但仍然安然度过,现在经济复苏,所以无论他是否在政府中,均应“对香港未来有信心”。

  带领香港走过金融危机及泡沫破裂、历经SARS洗礼,是董建华在施政8年间经历的最大考验,以CEPA的达成为标志,引导香港从低谷中复苏,则应是他留给香港的最大一笔财富。

  继任者尚未确定 任期并无疑意

  本报记者 丁汀

  针对董建华提请辞职之前及之后外界对他“非正常辞职”的猜疑,董建华在10日回应说,他的辞职确因健康原因,他表示,由去年第三季度之后“感到很容易疲累,抵抗力渐弱”,甚至在今年初宣读《施政报告》时“需要靠止疼药才能坚持”。医生表示,他要改变工作及生活方式,否则健康会一路恶化。

  他指出,行政长官的工作每天要工作16至18小时,如健康转差,会影响思维能力及判断能力。他说,辞职是对香港负责的做法。

  香港媒体同时就董建华的继任者以及继任者的任期展开了“论战”。

  继任者:曾荫权?

  虽然中央政府尚未批准董建华的辞职申请,但对他的继任者,种种猜测已经开始在香港媒体间热炒。由于在11日董建华返京参加政协会议期间,现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将出任“署理行政长官”,所以曾被认为是最可能的继任人选。

  实际上,曾荫权的“署理行政长官”是有法可依的。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53条中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短期不能履行职务时,由政务司长、财政司长、律政司长依次临时代理其职务。”

  依此,曾荫权的临时代理职务正是按照这一条文执行的。政务司长在香港官阶仅次于行政长官,其基本职责即是就政策事务向行政长官提供意见,并在需要时,代行政长官处理职务。

  《基本法》53条同时规定:“行政长官缺位时,应在6个月内依本法第45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规定产生新的行政长官。”而根据香港行政长官选举条例,若行政长官职位出缺,政府要在行政长官职位出缺日后的第120日进行选举,若当日不是星期日,便要在紧接该日的星期日进行选举。

  根据这样的规定,曾荫权被任命为董建华之后的代理行政长官的可能性很大,而真正的继任者,则会在6个月内重新选举产生。

  任期:两年半还是5年?

  继任者是履行完董建华未完的两年多,还是开始一个新的5年任期?香港媒体对这一问题的怀疑和讨论实际上答案已经明确。

  《基本法》第46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基于此,有观点认为,新的行政长官的任期应当是5年。但更多分析认为,董建华之后的接替者将履行完董未完的两年多任期,至于此后如何,还当取决于2007年的选举。

  这个分歧的产生可能是对《基本法》中“新的行政长官”是“新一届行政长官”或是“补任行政长官”的分歧。实际上,《基本法》起草人之一、大陆著名法学家许崇德等多位权威法律学者已经清楚说明了立法原意,表示补任行政长官将会执行剩下的任期。

  在港的多位分析人士也从法理学上做了分析,他们表示,基本法中“新的行政长官”并不等同于“新一届”行政长官,因此只能履行董建华剩余的任期。

  而在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董建华并没有正面回应这一问题,他表示,特区政府将小心研究有关问题,并估计中央政府将于稍后作出回应。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董建华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