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第一人姜维:把光彩事业进行到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 04:25 第一财经日报 | |||||||||
他所创立的中国光彩实业有限公司是经党中央、国务院特例批准的第一家私营企业 本报记者马晓华发自北京 “‘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民营企业家很高兴,但是我觉得只高兴还不行,还要学会冷静,要用大脑思考,而不是盲目自大。”
“今天我只说一句话,私营企业家们,我们不能忘本,是党和政府的一连串好政策让我们走到今天。所以,我们不能忘本,要有好德行不能有坏德行,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荣誉。” 3月9日晚上,北京宁夏大厦,银川市投资项目推介会上,姜维一边用拳头轻轻地叩击着酒桌,一边对在场的数十位民营企业家说。他的话音刚落,立即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很多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姜维,光彩中国实业集团董事长、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的开创者,个头不高,脸色微黑,戴着一副金丝眼镜,面容儒雅和善,讲起话来铿锵有力。 “政策一脉相承” “我回国的第二天,国务院颁布了‘非公经济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我看后非常激动,这个激动源于因为我是中国民营企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见证人,”姜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有着延续性。” 1984年,姜维创立了建国之后第一家合法的私营企业——光彩公司。4年后的1988年8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私营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我认为这个条例的出台是顺理成章的,也是民营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结果。”姜维说。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2004年到11月底为止,私营企业的数量已经从300万户增加到380万户。 姜维说:“‘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非公有制经济将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下一步应该是在各个部门延续这个政策,落实好政策。但不管怎样,中国政府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不断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扶持和壮大民营经济的发展。” 从1984年到现在,姜维一步步见证了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后,非公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最开始时的“谈私色变”,到后来又被定位于“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再到“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20多年来,各种各样的政策在不断出现。民营企业也要抓住合适时机进一步发展好自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姜维说。“中国的一大步” 事实上,姜维以及他所创办的公司,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早期发展的一个缩影。他所创立的中国光彩实业有限公司是经党中央、国务院特例批准的第一家私营企业。 姜维1980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大连市文化局。后来姜维用他妹妹做临时工挣的400元,在一个公园门口开始摆地摊照相。“当时做个体户也没有思想准备,当时社会对个体户是歧视的,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姜维回忆说,“在我们比较困难和迷茫的时候,1983年中央高层领导在接见城市集体和个体经营者代表时表示,国家需要百废待兴,但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有一部分人,自食其力、扔掉铁饭碗,为国家分忧,他们是光彩的。” 姜维说:“那个感觉一辈子都不能忘。第二天,我们一帮从事个体经营的哥们都不约而同地拿着报纸,买卖也不做了,整整一个早上一边念一边哭。” 后来,一位外商到大连考察时专门要求见见姜维。这个商人愿意以成本价19.8万元转给姜维一台先进的彩色洗印设备,这可以使姜维摆脱对国营照相馆的依附。由于姜维很难支付这笔当时是天文数字的资金,他们开始筹划合资。 但真正办手续时,姜维遭遇了打击:《中外合资法》规定,个人不得与外商合资,因为个体户没有法人资格,不能在协议上签字。姜维为了寻找政策支持,乘飞机来到了北京。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单单为了坐趟飞机,就跑了一天找七个有关部门来盖章。 姜维在北京跑了多少趟国家部委,他都已经记不清了,但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他在人民大会堂工作的一个叔叔告诉他,人民大会堂将举办一个青年的联欢节。姜维抱着哪怕是拍两张照也行的想法,混进了联欢节。在那里,姜维遇到了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兆国。之后,事情才开始有了转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分别听取了姜维的意见。 1984年11月9日,姜维终于得到了国务院特例批准,他将公司取名为光彩公司。至此,改革开放后,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第一家私营企业诞生。光彩事业 “‘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民营企业家很高兴,但是我觉得只高兴还不行,还要学会冷静,要用大脑思考,而不是盲目自大。”姜维说。 在他看来,民营企业应该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企业家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不管干到什么程度,都要考虑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姜维表示,有些民营企业好高骛远,贪大求洋,表面光彩。民营企业应该学会冷静思考,学会做好自己的本位,不能盲目和投机取巧。同时,在自己发家致富的时候,也要想着为社会多做一点什么。 1994年4月23日,刘永好等10名民营企业家为响应《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发起了一项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行动,取名为“光彩事业”。光彩事业以参与西部大开发为重点,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以项目投资为中心,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发展贸易,并通过包括捐赠在内的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姜维出席了光彩事业推动委员会的会议,在他的心中,光彩事业的形式有了更新。“正是有了对淘第一桶金的老板们的认可,才能衍生出更具自觉意识,更有价值理念,为国家分更大忧、作更大贡献的光彩组织。” 姜维作了一百多场光彩事业的报告来推动光彩事业,1998年他获得全国光彩事业奖章。1990年,不加入日本籍的姜维定居日本,成为中国光彩事业日本促进会召集人。 “三国时期也有个姜维,虽聪明绝顶但终未完成师父所托付大业,”姜维笑着对记者说,“他字伯约,而我字叔放,我是第二个姜维,但我的最大理想就是把光彩事业进行到底。我们不能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