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部崛起踏上破冰之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15:52 经济视点报

  对于中部六省而言,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中部崛起”的正式破题,无疑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契机。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海圣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关于“中部崛起”的提案令人瞩目。

  3月4日上午,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中部六省份的政协主席共同提出中部崛起的话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当场表示: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将专门就中部崛起的有关问题召开协商座谈会。

  3月6日下午,中部六省联合提交了《关于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提案,共8条建议。国家发改委等中央十部门的负责同志针对这些问题认真作了回答。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郭培章说,目前,在支持中部崛起方面,发改委已初步制定了5个方面的政策。

  自此,中部崛起正式破题,进入了“真刀真枪”的实质性阶段!

  互联网上,无数网民发帖欢呼:中部——春天来啦!而对于由来已久的“中部崛起”课题,则开始正式踏上“破冰之旅”。

  点题:中部逐渐“塌陷”

  中国的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六个省,土地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拥有3.61亿人口,占全国的28.1%,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3%,是中国主要的动力和原材料输出地区、粮食主产区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6省在GDP规模、投资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这三大指标上与沿海发达省市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下降。

  在GDP规模上,中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急剧扩大,其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5.1∶1扩大到90年代后期的26.5∶1;人均GDP的差距已从4.3∶1扩大到22.5∶1。2002年,中部6省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仅是长江三角洲的1/8、珠江三角洲的1/10左右;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64元,是长三角的1/4、珠三角的1/6左右;2003年,中部地区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5%。

  在投资增长速度上,西部大开发使原本落后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1998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2%,比中部高16.8个百分点,2001年1~7月,西部投资增长20.1%,比中部高2.5个百分点,中部成为全国投资的“锅底”。

  在居民收入上,200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居民收入中,中部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69元,比西部平均水平低183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名前10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东部8个,西部2个,而中部一个也没有。

  20年前,中部地区没有赶上东部地区发展时国家的政策倾斜,20世纪末,中部地区又没有赶上国家资金倾斜的重点,倘若照此下去,再过20年,“不东不西”的中部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洼地”。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探讨西部开发问题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就发表文章,提出了东部起飞、西部开发要防止中部塌陷的预警,现在,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战略布局中,中部地区遭遇了怎样的发展瓶颈?

  导致中部塌陷的原因,一个相对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政策缺陷”。

  2004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提交了一份主题为“遏制‘中部塌陷’武汉应该有所作为”的报告,提出了“政策边缘化地区论”,该论点直接指向“国家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李宪生说,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80年代末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90年代中期重点建设京津唐及环渤海地带,90年代末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武汉的命运其实正是中部地区命运的一个缩影,而这个政策性的宿命,是导致中部塌陷的最根本原因。

  有专家指出,没有中部的崛起,西部大开发将难以成功。西部大开发需要承接东部的产业和生产要素,而东部产业和生产要素向西部的转移必须经过中部的传递,直接“空降”不符合梯度转移的经济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中部塌陷,东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受到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的土地、水和其他资源越来越稀缺,油、电、煤等能源越来越紧张,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一些高成本低附加值的产业和企业从东部向外转移将成为必然。由于中部紧靠东部,显然是其向外转移的首选。如果中部不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势必“断层”。

  切题:六省急切突围

  “中部困境”从表面上看是中部地区的“困境”,实质上是“中国困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困境”。

  在2004年全国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在当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今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

  “中部崛起”四个字,一时成为中国最热的一个名词。

  中部必须崛起,问题是怎样才能崛起?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不久,武汉市确定三期计划,欲发挥该市在中部崛起的“龙头”带动作用,最终建成以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地区大发展的战略,建设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最大、最强、最富活力的城市经济圈。湖南自己给自己定位为粤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后院”,提出“湖南应该向南,而不应该再东张西望”。安徽提出“立足优势、面向市场”,积极融入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长三角。江西行走于长珠闽,提出和长三角、珠三角与福建省联动,对接五个最有活力省市。河南则提出了中原崛起、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等战略。

  当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就此建议说,中部应聚集、形成合力,构筑郑州-武汉-合肥、武汉-长沙-南昌两个大三角经济圈,以促进中部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主席范钦臣指出,把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一战略决策变成现实,只有明确战略决策执行主体,成立强有力、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形成领导有力、上下通畅、左右协调、衔接有序的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国家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促进中部崛起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国家提出中部崛起,一石激起千层浪。

  毕竟,中部落后归落后,也有着自己的优势。

  中部是老工业基地、老农业基地。中部的这种状况,从一个方面看,是造成落后的包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又是中部发展的潜力和财富。

  中部具有潜在的后发优势。如今,沿海资本、国际资本大举向中部挺进的事实,也正说明了中部的“后发”吸引力。中部后发中还有着汲取东部经验、少走发展弯路的优势;有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业并举的优势;有发挥雄厚的产业基础作用,直接抢抓正在出现的国际高新产业转移机遇的优势。

  可以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以来,中部六省“要政策”的呼声一直不断。

  2004年4月间,河南省地方官员曾向中央建议,中部崛起需要中央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2004年年底,河南省政协还提出了中部六省“联合研讨”的相关设想。

  所求相同,一拍即合。2005年1月8日,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五省政协领导人低调入郑,和东道主河南省政协相关领导人相聚黄河迎宾馆,召开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联合研讨活动”商讨会,共商中部崛起大计。

  据悉,河南省政协方面为了本次聚会能收到实效,前期共梳理出六大项38个小项的研讨课题,争取在研讨结束时能提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作为联合研讨活动的重要发起者,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洪华与会时说:“我们就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进行联合研讨,有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把中部六省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好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通过全国政协积极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争取国家在制定‘十一五’计划和今后的发展中对中部地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倾斜。”

  据河南省政协综合处有关人士介绍,1月9日,六省政协主席商讨决定,在今年的“两会”上,六省政协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提案,要求国务院有关部委现场办理答复。

  另外,按计划,“联合研讨活动”将持续数月,2005年4月底之前,各省完成调研,撰写本省分报告。5月上旬,召开中部六省研讨会。5月下旬,完成总报告的撰写和会签并上报全国政协。

  由此,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的河南,充当了中部崛起急先锋的角色。

  破题:开始“破冰之旅”

  事实上,面对周边区域的发展大潮,河南主动在国家的战略布局中找寻位置,在改变农业和人口大省的弱势地位、实现中部崛起进程中,已发生和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据河南省统计局局长刘永奇介绍,目前,河南的经济总量已连续6年名列全国第五,位居中西部之首。河南的经济份额已占全国的6.1%,12年里,人均GDP则在全国上升了10个位次。

  过去,河南以卖原粮闻名,量大效益低。现在粮食变成了方便面、速冻食品,转化成了火腿肠、味精、谷朊粉、乙醇汽油,增值率从20%增加了一倍以上,并从中走出了一大批名牌产品。短短几年,河南已成为全国方便面企业群体最大,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最多、年产量最大的生产销售大省,目前国内每年人均消费的15袋方便面中就有3.75袋产自河南。

  传统产业如此,一些带动全省产业优化升级的高新技术项目,同样在符合市场规律和效益原则的方式下,后发制人做大做强。2004年8月,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康宁公司的9条生产线被河南安彩集团整体收购,引起强烈反响。

  作为经济梯次发展由东向西推进不可逾越的中间地带,河南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但增长背后也潜藏隐忧:速度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质量和效益却差距较大,尤其是经济结构作为主要制约因素还没有根本缓解,产品结构不合理,名优工业品少,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城乡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10多个百分点,人才结构不合理,持续发展缺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其中最大的制约来自观念和体制。有人总结为:沿海地区干了多少年的,我们还在讨论其重要性;国家政策已明文规定的,我们还在观望。

  而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则能够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一支“强心剂”。

  河南的雄心是,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充分提升区域地位,优化生产要素,整合产业布局,培育发展环境,完善城市功能,降低发展成本,成为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重要区域和促进实现中部崛起的经济增长极。

  2005年3月1日凌晨5时58分,来自河南的全国政协委员乘坐K180次列车抵达北京西站,成为到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第一批京外委员。

  3月4日上午,政协小组讨论会上,中部六省份的政协主席共同提出中部崛起的话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当场给出说法: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将专门就中部崛起的有关问题召开协商座谈会。

  3月6日下午,中部六省联合提交了《关于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提案,共提出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等八条具体建议。

  当日下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中编办、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粮食局国家旅游局的负责同志针对中部崛起问题认真作了回答。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郭培章说,目前,在支持中部崛起方面,国家发改委已初步制定了指导和支持中部六省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加快发展城市群、经济带等经济密集区等5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中部崛起。

  郭培章表示,下一步将认真办理委员所提交的提案,并进行专题研究,增强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加快中部崛起规划研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作出规划,加强协调,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指导建立省际间的合作交流。

  财政部、民政部、中编办等部委也分别从财政转移支付、行政区划、机构建设、国土资源规划、扶贫开发、环境保护、旅游等方面提出支持意见,并表示加紧进行相关调研,尽快把实施“中部崛起”的具体政策措施制定出来,使中部地区早日实现腾飞之梦。

  企盼了“漫长的”一年之后,这个词——崛起,在这一天,才有了可触摸的质感。而这,也是踏上实现雄心壮志的“破冰之旅”的开始。

  “中部崛起”如何带动“中原崛起”

  在中部六省谋划中部崛起的一系列运作中,一个现象引人遐思:《关于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提案是由河南省政协牵头提出的,六省研讨会是河南发起的,地点也选在河南省会郑州,而在正召开的今年全国“两会”上,又是河南省政协主席范钦臣代表中部六省作了提案发言。

  作为中部六省中的一员,河南对中部崛起有着怎样的预期?河南如何定位才是恰当的?“中部崛起”能为河南带来什么?河南又该如何利用这个契机实现“中原崛起”?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带动农村经济全面繁荣,这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河南省统计科研所所长、高级统计师金美江说。

  建设中原城市群,要重点关注各城市间产业水平和垂直分工上的互补性,引导群内各城市资源的整合与调配,比如省会郑州是中国东西南北大通道的交会点,发展物流业、商贸业、金融业和信息业有优势;南部许昌有电力设备、烟草、金刚石、发制品等优势产业;平顶山则以煤炭、机械、电力、化工、烟草、纺织为支柱产业等。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研究所所长王金凤教授指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首先要全方位提高工业竞争力,打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切实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和事项,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企业集团发展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和成长环境等,打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再是要进一步打造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人文环境,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三是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整合各类工业资源,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快产业聚集。

  “具体要加强四个转变:从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从‘大而全、小而全’向‘专精优特’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模仿粗制向创名牌转变。”王金凤说。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经济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

  河南财经学院顾问杨承训研究员指出,重心应当是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紧紧抓住经济增长方式这个“牛鼻子”,尽快改变粗放经营方式,树立起以高质量带动快速度的集约经济战略观念。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抓好八个环节: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抓出一批重点企业,带动增长方式的全面转变;通过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切实搞好环境治理,倡导节约型社会,抓好循环经济的试点;促进传统农业向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转变;运用好“第一生产力”,增强经济竞争力;把深化改革与强化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在管理上下工夫。

  河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谷建全说,中部崛起不是一两个省的事,而是中部六省的事,中部六省必须联动,共同把优势整合起来,产生整体效应,不能各自为战。

  谷建全认为,从“立足河南,站位中部,放眼全国”的原则出发,河南的战略定位应从三个层面考虑:

  第一个层面,河南应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极。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就需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实力与竞争力,增强河南在“中部崛起”中的带动作用与影响力。

  第二个层面,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使其成为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按照统筹规划、信息共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原则,通过城市间的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城市一体化,实现城市间的合理分工与优势互补。

  第三个层面,培育优势支柱产业,打造中西部的产业增长极。构筑中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原崛起的“发动机”,做大做强食品、医药、冶金、建材、化工、机械、轻纺、电力等优势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将其尽快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中原崛起离不开资本的持续推动,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增强金融融资功能,解决金融存在问题,发挥金融效力,用好金融杠杆,辅以制度创新,这是中原崛起中金融支持的现实途径,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制度选择。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部崛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