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5年两会与中国经济 > 正文
 

财政赤字逐减 稳健财政落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 01:0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罗小军 周 扬

  北京报道

  今年的人大会议上财政部长金人庆没有在大会上做财政预算报告。

  从发到代表团的《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报告草案》中,代表们更注意到,2005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比2004年缩减了198.3亿元,同比减少6.2%。

  作为宏观政策工具的财政政策变化意味深长。财政部科研所刘尚希研究员指出:“赤字减少,这是实行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的信号。”

  积极财政适时戛止

  适度的财政赤字对国家经济的增长能起显著的推动作用,而过渡的财政赤字则会带来财政风险。根据2005年预算报告,2005年财政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2004年的2.5%下降到2%,赤字的绝对数额也将削减6.2%。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长朱玉明认为这值得关注,而刘尚希研究员则分析说:“这是一个信号,积极财政转向稳健财政的政策信号。”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扩大内需拉动增长变得非常迫切,积极财政政策出炉对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维持就业水平作用巨大,成为近7年来熨平经济冲击的主要政策工具。

  而今,世易时移。2005年预算报告指出,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中央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当前,我国经济供求关系已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突出,有必要也有条件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主要体现为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

  2004年出现局部投资过热,政府投资成为经济过热的重要因素。同年12月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今后财政政策将从积极转向稳健,趁势而为,实施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适时戛停。

  稳健财政稳健落地

  尽管赤字减少,尽管会上省去了预算报告宣读的程序,但“各代表都积极关注,因为这涉及到代表所在条块的财政分配的变化”,朱玉明代表表示。

  预算报告指出,稳健财政主要体现为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并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

  而早有经济界人士质问,既然20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出财政政策从积极向稳健转型,就应该大幅度缩减财政赤字。但从198亿元这个数字看,2005年赤字绝对规模的削减似乎并不大。

  但刘尚希指出,“这是一个政策信号,3000亿元财政赤字不能一下子猛减,否则会引起波动”。而多次参与财政部座谈的人士也披露,稳健财政政策出台已经颇为不易,一次猛减更不现实。

  个中原因,专家说,从积极财政到稳健财政政策转变意味着某些政府部门手中可以支配的财权小了,而往往一些部门都偏好于多要钱,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想淡出就可以淡出,赤字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大量减少。

  去年中性财政政策出台前,财政部曾召开四五次座谈会,并就中性财政政策的称呼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所谓稳健,也是说要稳定、稳重,不能骤减,尤其是要保持国民经济稳健增长,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确保国际收支平衡。分析人士认为,经济要达到8%的增长率,也必须由适度的财政作为支撑。

  以扩大内需、增加信贷规模和国债规模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从1998年开始实施6年来,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据分析,这一政策每年拉动GDP增长达两个百分点左右。

  刘尚希指出,突然脱离积极财政这只手是不稳健的,容易造成大起大落,积极财政政策是淡出,淡出意味着有一个逐渐的过程。

  财政赤字利弊因时

  曾几何时,财政赤字作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通常工具,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中国,显然具有强劲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1978~2001年,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占到47.6%1992~2001年也占到了39.4%,可以说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

  但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赤字尤其是长期国债,通过增加政府投资需求,进而引高市场利率,对民间投资有挤出效应,在力图熨平经济波动的同时容易造成经济起伏。

  而此次预算草案中确定的2005年的赤字微缩政策,其内涵就是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但又不明显缩小。其松紧适度,重要在于把握适度,既防止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苗头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紧缩趋势和经济低迷重新出现。

  2004年宏观调控,利率扩大浮动空间朝市场化迈进一步,投资体制改革出台,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而自十六届三中全会来,完善市场体制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显然会逐渐淡化,逐渐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政府职能也要由主导经济发展转变到服务经济社会进步上来。

  权威专家指出,积极财政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但也给政府“越位”的现象提供了土壤,财政支出的扩张代替了市场职能,造成财政越位,如竞争性和营利性领域,政府的投资过宽、过多、过大,挤占了市场职能。

  因此,赤字的逐渐减少,对于这些年来习惯于大把花钱的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来说,变化才刚刚开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财政赤字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