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5年两会与中国经济 > 正文
 

广东拟赴印尼建煤炭基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 13:41 南方都市报

  广东拟赴印尼建煤炭基地

  省长黄华华接受全国媒体集体采访时还透露,2010年前投400亿元整治珠江

  2005全国两会.省长访谈

  ●在2020年前准备建9条铁路

  ●到2010年人均GDP要达2.9万元

  ●月薪800元以上招工不成问题

  ●有的企业工资偏低,就要加薪

  昨天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在广东代表团驻地中苑宾馆接受了全国20多家媒体的集体采访。他谈到了广东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的可喜成绩,但也指出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紧张的隐忧,他透露,为了满足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广东有想法到国外,比如印尼建立煤炭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环境治理方面,广东全力保护母亲河,准备在2010年前投入400亿元整治珠江。

  【关于宏观调控】

  去年收回闲置土地5625公顷

  广东电视台记者:去年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政策,广东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更加稳健?

  黄华华:广东去年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清理和整顿已建和在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现了固定资产的理性增长。清理了9500多个在建项目,经过清理,在五个过热的行业,广东基本上不存在过热现象。二是治理整顿土地市场。清理各类开发区,全省开发区数量由499个减至102个,规划用地面积从34万公顷核减至10.2万公顷;已退回土地42309公顷,复耕土地4736公顷,收回闲置土地5625公顷。三是严格控制信贷的投放,少贷了620万。

  今年的宏观调控还是要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严控两个大门:土地审批和信贷发放。另外还要发挥重点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此促进“五个转变”:产业结构由轻型、偏轻型向高级化、重型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外源型经济由大向既大又强转变;内源型经济由弱向强转变;经济社会由偏重经济高增长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工作亮点】

  今年再建500公里高速路

  南方日报记者:广东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请点评一下“十五”计划的几大亮点,分析一下“十一五”计划中广东经济的走向?

  黄华华:去年完成任务很好,亮点很多。一个就是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了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二是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四个亮点是区域合作,包括粤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合作。第五个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很大。去年广东实现了所有地级市通高速,今年还要加大力度,争取再完成500公里。铁路建设方面,广东的铁路在全国是倒数第四,我们准备在2020年前建9条铁路,投资1390个亿,现在已经上马。其中广州到武汉的客运专线已经动工了。

  “十一五”规划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已经启动。总的目标还是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富裕安康。总的要求是到2010年人均GDP要比2000年翻一番,多少呢?2.9万元人民币。

  【关于结构调整】

  经济转型当前非转不可

  南方都市报记者:目前广东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请问广东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又将采取什么措施克服?

  黄华华:经济转型问题对广东非常重要,主要是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广东经济发展的速度目前很猛,但是要看到高增长的后面还是摆脱不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广东目前还属于这种状况。比如高投入,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一个亿的GDP,投入需1.6个亿;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要2.6个亿;2000年到2003年,则达到了3.2个亿。高消耗,万元GDP的煤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用水是世界的2.3倍。高污染,对环境的污染很大。低产出,产出效率都不是很高,工业效率和全国的水平也是持平。

  转型是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当前非转不可,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老百姓不满意以牺牲环境来换取高增长,另外国际上也有压力,中国人口多,发展什么行业,哪个行业的原料就紧张。这样能源、资源就会非常紧张。

  具体来说,就是要调整经济结构,这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重要的途径。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第二要注重能源、资源的节约综合利用,要制定各行业消耗的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还要靠科技创新来发展经济。

  【关于广州】

  支持广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广州日报记者:目前广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呼声很高,请问省里对此是什么态度?另外广深港铁路的建设进程如何?

  黄华华:金融强省是广东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也是理所当然的。我看广州现在就是金融中心了,所以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

  广深港铁路目前进展顺利,我们还准备将在广州到深圳段的铁路和广东城际轨道建设合而为一,目前我们已经把项目建议书报到了国家发改委,争取今年年底动工,2008年春节建成。

  【关于民工】

  缺工可能是一个契机

  中国青年报记者:有人说,“民工荒”可能是广东产业升级的一个契机,您怎么看?

  黄华华:我倒不一定赞成“民工荒”的说法,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从总量来看,农民工不仅没有减少,还有新的增加。2003年底,半年以上外省民工在广东打工的有1300万人。2004年底则达到了1600万人。同时部分企业缺工确实存在,但是结构性的,主要缺技术工人。我们抽样调查了290个企业,技术工人大约缺18.2%。

  为什么会缺工?主要是有些企业的工资福利和待遇偏低,现在来看,月薪700元以下很难招到工,800元以上就不成问题。第二,有些企业劳动强度比较大,生活工作条件比较差。另外,部分民工素质偏低,能做技工的人不多。

  就像你所说的,这可能是一个契机,所以接下来将采取一些措施:一是调整招工条件。比如有的企业工资偏低,就要加薪。当然不是靠政府命令,而是靠市场调节。二是完善就业服务。三是开展泛珠三角的劳务合作。四是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办技工学校,同时办好职业高中,还要加强本省农民工的培训。

  【关于能源】

  还要建第四个第五个核电站

  人民日报记者:产业结构转型和能源紧缺的矛盾怎样调节?

  黄华华:广东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确实很大,目前能源紧张的状况已经显现了。“十一五”期间主要会采取三大措施:首先在能源方面,实行水电、煤电、天然气电、核电等等都能并举,加快电源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煤电,山区有煤矿的发展煤电,在沿海也布了一些大电站。同时大力发展核电,广东的第三个核电站定在阳江,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我们还要建第四个、第五个核电站。适当发展天然气电,要建一个300万千瓦的天然气电站。进一步发展水电和风电,广东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得也差不多了,目前已经利用了70%,我们要争取利用到90%。风力沿海很充足,也要充分利用。煤炭方面,广东90%要靠外地输入,所以有想法到国外,比如去印尼建立煤炭基地。目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统筹:刘岸然 赵莹

  采写:本报记者 田霜月 普德法 邹琳 王海军 石磊 杨传敏 新京报记者 谢炜 申剑丽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