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考验民企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 00:30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木佳 在河南浚县北老观嘴村,66岁的村民孙秀兰原本就有一个残疾儿子卧床不起,几年前老伴得癌症死了,还没有从沉重的打击中解脱出来,3年前大儿子和儿媳又因长年喝了污染的水患上淋巴癌,37岁的大儿子在正当年死去了,5天后儿媳也撇下她们撒手人寰,
留下一对孤女。今年,10岁的姐姐王梦月和7岁的妹妹王胜楠正面临辍学的危险,连书本钱家里都交不起。眼下,地里务农,照顾残儿,抚养孙女的担子全部压在孙秀兰日渐衰老的身上。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村民们似乎对这种事情已司空见惯,因为,对于村里的人来说,几乎家家都至少有一个人罹患或者死于癌症的人。 在淮河支流沙颍河畔,东孙楼村280户人中有40多人患了食道癌,在黄孟营村205个死者中因癌症死亡的有106人。 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院长王士杰证实,继河北磁县、河南林州之后,河北涉县正成为中国癌症高发区。当我们面对一双双生活在死亡和恐惧下的眼睛时,我们的内心能不感到疼痛?那些无辜的村民,不仅作为医学意义上的标本存在,更以生命的代价成为全社会之痛。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无辜的人遭受灭顶之灾?尽管原因复杂但科学家认为,造成这些非正常死亡的罪魁祸首多为生态环境病。 “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 看过央视《新闻调查》关于“癌症村的人,相信都不会忘记在哀乐声中列出的“癌症村一长串死亡名单,这一幕不禁会使人想起犹太法典上的一句经文———“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对于生活在地球村的人类来说,拯救别人,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金花集团总裁吴一坚认为,谁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但都担心为环保投资会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所以部分民营企业就不愿意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因而对许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民营企业老板来说,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不重视甚至漠视对环境的保护。比如,有些企业就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配备治污设备,白天排放处理后的“白水,晚上没人看见的时候排出来的水就变了颜色,这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实际上最终伤害的还是企业自己。 例如,上海青浦高维精细化工厂废水直接排放河道,造成该地区水体污染。环境执法人员对该厂进行检查,沿厂区内围墙仔细搜寻时,发现锅炉房后厂区角落有一扇铁门较为特殊,该门门栓用电焊封闭,执法人员当即要求打开此门。经过执法人员一再要求,厂方于40分钟后打开铁门,铁门后有一窨井,窨井内除正常排放处理后的污水外,另有一股排水量相当于正常处理后排放的污水5-6倍的浑浊污水正从另一管道涌出。水样经市环境监测中心测试,污染较重,性质恶劣。环保部门依法从严查处,对其处以10万元罚款。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发展观,让我们自食其果。淮河十年治污花费了600亿,但那些列入“死亡名单的严重污染企业往往死灰复燃,山清水秀成为遥不可及的目标,许多村民最终成为无辜的牺牲品。类似的情况在各地城乡间普遍存在,如果任由污染不断扩大,人们每天吃着有毒蔬菜,喝着污染的河水,呼吸着严重超标的空气,“癌症县、“癌症市的出现恐怕不是危言耸听。这些难道还不能引起企业家的反思吗? 树立科学发展观 发展经济的最后目的是什么?是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品质!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研究员赵千钧认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的事实。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瓶颈已经严重制约我们的经济发展。各类水体污染尤为严重。2002年评价的中国七大水系中,属IV类或更劣水质的占70.9%,比2000年增加67%,尤其是2001年劣V类水增加幅度巨大。2000年评价的24个湖泊中,11个污染严重,4个部分污染,只有9个水质为III级或优于III级。另外,估计每年入海的废水约为70亿-80亿吨,农药17万吨,化肥400多万吨。危害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富营养化的影响扩大,直接后果是赤潮频发,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并改变着海域的营养循环和生物生产,以及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2004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4%,石油消费却是世界第二,发电量消耗占全球的13%,钢材消耗占27%,水泥消耗占40%,煤炭消耗占31%。 严峻的事实表明,对于资源贫乏的中国来说,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的道路非走不可,任何企业都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民营企业也责无旁贷。 以城市垃圾处理为例,一方面是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国有资本不愿参与,民营企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事实上,以垃圾进行发电是一项一举两得的投资,投资9000万元的发电厂,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320吨,年发电可达2500万千瓦,上电网出售的利润相当可观,投资回收期仅为12年。杭州锦江集团从1998年开始,从事垃圾发电产业,现在,已在浙江、山东、河南等省投资开发了12座垃圾发电厂和能源综合利用电厂,成为国内最大的垃圾发电民营企业,其在浙江投资运营的电厂机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4.8万千瓦。由于看到了垃圾发电的良好前景,温州伟明环保、西子电梯等知名民营企业也纷纷加入竞争者的行列。 天人合一责任与义务 “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我?这是去年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时,许多民营企业家发出的叹息。对此,赵千钧认为,民营企业应该自省———你的企业是否达到了环保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而不要怨天忧人。 赵千钧说,我国的民营经济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其总量已超过1000万家。中小企业的主体是民营企业,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加值74.7%,销售额58.9%,税收46.2%和出口总额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占到就业岗位的75%;2003年广义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占GDP的65%,外资占其中的15%,2004年达到了66%。但从发展总量来看,从事粗放型的企业以及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企业数量还是占有相当比例,以浙江省为例,浙江民营经济粗放型增长的特征非常明显,目前,已经受到资源要素紧缺的严重约束。从资源消耗来看,浙江省2003年规模以上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只有22.8%,低于韩国20个百分点;从生产率看,浙江省2003年规模以上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5.98万元,这一水平只有美国1995年的7.4%。一方面资源要素严重紧缺,另一方面资源要素大量消耗。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粗放发展问题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民营企业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营工作,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中国的经济发展,如同中国哲学和历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 这是直接关系中国经济发展能否长久持续和国人生活质量能否不断提高的大问题。国家已经把生态环境保护定为基本国策,近来的环保风暴,三峡电站等30个项目被叫停,表明了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决心。民营企业应该做国家生态环境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和践行者。 《京都议定书》蕴含着商机 2月16日,一项事关全球公共物品的管理规定———《京都议定书》终于正式生效了。《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这份看似只是个环境保护的协议,实际上却衍生着巨大的商机。 美国环保协会项目官员张建宇说,《京都议定书》在原则上提出了用于帮助发达国家履约的三种“灵活机制:联合履行、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国际排污权交易,其中,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清洁发展机制。其主要内容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又产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投资,由此换取投资项目所产生的部分或全部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排义务的组成部分。 中国企业从中可以得到的最大好处是,CDM中的数十亿元融资机会。CDM的一个项目能够帮助企业拿到大约几百万欧元的额外资金支持,大大降低企业开发项目的融资风险,提高利润率。预计2005年中国将获批的此类项目大约有十几个。这也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民营企业也可以利用自己灵活的机制,抓住机遇,走清洁生产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