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转移不代表珠三角落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11:53 南方都市报 | ||||||||
民工转移不代表珠三角落后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近日热论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民工流 东南之变
全国两会开幕以来,本报推出的《民工流.东南之变》系列专题报道,引起与会人员的热切关注,来自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代表委员们更是对此问题建言献策。昨日,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围绕着两大工业地带的各自优劣势及发展前景,对代表委员们的观点进行了集结归纳。 锋芒所在: ●依托香港地缘优势 ●经济总量依然领先 ●政策比较灵活开放 ●邻近省份心理趋同 缺工说明经济势头好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说,由民工短缺,表明经济势头发展好、企业还在扩张。所以,就凭民工转移很难说珠三角就落后了,它只是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区不再局限于珠三角一个地方。打工者也多了很多的选择,可以去上海、去宁波。张信刚进一步认为,如果珠三角和香港能更好地融合,长三角肯定难敌珠三角。但是,如果珠三角与香港、澳门各自为政,就很可能被长三角超越。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富源集团总裁缪寿良说,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应该是各具优势,珠三角地区依托香港、澳门,这对外向型经济来说,有区位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仲良集团董事长蒋丽云也认为,短期之内,珠三角肯定是更具优势的。因为它有成熟的出口码头,以及其他的工业配套基础。而且,香港的金融地位最起码在十年之内是无法赶上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是,从长远来看,从两个地区的远景规划来看,就不敢保证了。不过,总体来说,两个地区各有所长。而且中国这么大,完全可以容纳两个火车头并行发展。珠三角要想不被超越,还要充分利用好和香港的关系。 投资还会去珠三角 全国政协委员、创维数码控股前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说,目前从经济总量上看,长三角地区还没有超过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为国家税收的贡献率是达到1/6,从贡献率上是讲是高过长三角地区的。但从未来十年来说,长三角地区发展将后劲十足,产业比较合理,未来的竞争力是不可估量的。从我本人来讲,创维在深圳投资17年了,天时,地利,人和,我投资肯定还会选择在珠三角地区。 民营企业活力充沛 全国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说,珠三角、长三角各有优势。目前来讲,长三角还要向珠三角学习。珠三角的政策比较灵活开放,尤其是在发展民营企业方面。同时珠三角的经济活力比较充沛。但是长三角在文化氛围、文化底蕴以及教育水平包括高教和基础教育以及人才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这是珠三角无法比拟的,长三角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湖南人深爱珠三角”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常德市副市长龚建明说,长期以来,珠三角经济增长比较快,积累了一部分优势和经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广东和湖南更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的发展使得珠三角对湖南人呼唤也比较多。可以说,大部分湖南人深深爱着珠三角。今年湖南省又将派几十万人到珠三角务工经商。 贵州籍全国政协委员袁荣贵也表示:直到现在,很多贵州人选择到珠三角发展,不仅因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很相似。而且,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的投资环境、法规政策等外部条件也不错,经济基础也因此格外扎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也让两地的联系更亲密。 锋芒所在: ●靠近内地劳力市场 ●薪资福利状况更好 ●高校云集人才充沛 ●生活成本相对较低 与中部和北部更接近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仲良集团董事长蒋丽云认为,长三角距离中部与北部的劳动力更近,而且起步晚,新厂多,就业机会相对会更多。中国内地现在依然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比如东北就有很多的下岗工人,但他们在传统上比较爱面子,而且没有外出的习惯。如果通过和内地省份地市之间建立固定的关系,解决劳务输出的问题,长三角的可用劳动力将更富余。 华西村做法值得借鉴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说,他在江苏也遇到很多从珠三角过来的民工,他们反映这里的收入确实要高些。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率先起步,就业机会最多,吸引了大批人才过去。但是,到现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区域已经不止珠三角一处了,从薪资状况来看,目前珠三角某市最低工资的标准是591元,(据宋委员考证只有450元)而江苏很多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是600元。 另外,珠三角不要把外来工仅仅看成是打工的,而要把他们当作新移民,福利待遇,子女教育,这些权利都应该享有。像江苏的华西村专门建有外来工楼房,在这里结婚的就可以拥有一个套房。每到过年,村里都要请外来工吃饭,要求村民为他们端菜洗碗。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华西村的做法值得借鉴。 至于两地的竞争力,应该说两个地区都是中国最优秀的发展区。但是,相比之下,长三角的发展速度现在更快了一些。 整体规划比较完善 江苏省审计厅副厅长,全国政协委员薛蓓儿说,上海制造业基础好,江苏乡镇企业发展迅猛,浙江的民营经济势头喜人,长三角在制造业基础,技术力量以及管理水平上都已具备了超越珠三角的基础。长三角未来要有更大的飞跃,必须打破地域和行政区划的壁垒,转变政府职能。建议国家应该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对长三角的经济结构进行统一的布局和规划。长三角与珠三角,无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都应该是竞合多于竞争。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富源集团总裁缪寿良也认为,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整体规划比较完善,对长远发展来说,后劲十足。 学府云集物价更低 宋林飞认为,相对来说,长三角的教育和文化基础更好一些,南京、上海都云集了很多的高等学府。而且,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大学扩招。人才储备更为充足。如果说早些年长三角的大学生还纷纷涌向珠三角的话,近年来这种现象已经在改变,硕士、博士们现在更愿意选择留下。而很多跨国公司选择投资,最早是看中区域的政策优势,接下来就核算成本,再就是看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张红认为,民工流向的变动,体现了长三角的一大优势——这里的生活居住成本都比珠三角低,环境待遇更好。而且,长三角的人文氛围、文化底蕴也更浓、更深。比较而言,珠三角的优势则不太明显。长三角需要努力的是加强宏观调控,思想更加解放。 读者参与热线 87388888 “民工的名字要改掉” 读者集中反映外来工子女入学和社保问题 对于本报昨日推出的是否继续沿用“民工”称呼的话题,参与热线讨论的读者意见不一,但他们显然对解决外来工实际待遇问题更加关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认为改变农民工的称呼必要性不大,最重要的是改善农民工的待遇问题。在东莞打工的李先生持相同观点,说自己最希望的是政府能从实际出发,多为打工仔的切身利益考虑。同样从东莞打来电话的王先生和张先生都认为民工的名字要改掉,而且一定要解决歧视民工问题。 打入热线的读者们还集中反映了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和社保问题。陈先生1995年已经到广州工作,2000年在广州买了房,小孩从小学3年级开始也在广州读书,现在初中快读完了,但是却由于户口问题不能报考高中。在黄埔一家工厂上班的杨先生说像他这样的外地人就只有社保,而没有医保。雷先生觉得广州的工厂福利与工资都不好,农民工买不到医疗保险,“付出与得到的相差太大”,他觉得广州的工厂对农民工有歧视。在东山区一搬家公司做司机的陈先生因为公司没有为员工买社保,甚至打电话咨询是否可以自己购买。 还有读者举报珠三角某些企业使“黑招”骗取工人工资,伤害了工人。陈先生在电话里说,长江三角的工资其实和珠三角的差不多,而珠三角民工欠薪的问题部分是因为有某些老板特意在不同地方开厂几个月,期间就用“黑招”做违法的事来骗取工人工资,而上过当的工人就不敢再信任广东企业,造成“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也影响了其他正规工厂招工,他建议政府要下大力气整改那些“黑心”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