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老总们矛头指向国资委 称其管的事情太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10:27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随随便便就划走了我们几个亿。”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刘德树委员说。 “我被划走的比你还要多。”刘树德话音刚落,另一位委员马上插话。在今天下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政协经济界的许多国企“老总”委员把矛头直指他们的“婆婆”国
“我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当独立董事更尴尬。”吴敬琏委员也坐不住了。他说,“经常可能是在你一点不知情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老总已经被调走当官去了。这简直就是无视我们的存在。” 吴敬琏又以不久前三大电信公司老总互换岗位为例。当初三位老总上任时,都有合同约定,离任后3年内不得到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公司任职。现在要互换老总了,原任职公司只好分别与原任老总再签订一份合同,分别要求他们不能带走原公司任何一份文件,也不能带走公司的电脑。 “但他们都带走了自己的脑袋啊,商业机密全部装在他们的脑袋里。”吴敬琏说,签订这种合同纯属荒唐。但他认为,真正荒唐的是国资委不经股东会和董事会同意就随便轮换上市公司老总的这一举动。 吴敬琏说,从法律层面讲,国资委只是国有控股公司的大股东。但在实际上,国资委却往往越过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直接干预上市公司的人事任免和具体经营。华润集团前董事长谷永江委员、招商局集团公司董事长秦晓委员等皆对此深有感触。 昨天,民进浙江省副主委陈守义委员一份题为《不良资产核销必须问责》的发言,也直接指向国有资产监管混乱。他援引的数据显示,在现存181家中央企业中,有40家企业总资产损失超过10%,有40家企业的总资产损失超过了20%。这些数字可与另一组数据互为印证———央企去年共申报核销损失3178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9.2万亿元资产总额的4.2%,3.2万亿元净资产的9.9%。加上财政部已核准的近1000亿元损失,央企核销损失共计4000亿元。 联系前不久发生的中航油和中储棉的巨亏事件,陈守义质问:“到底谁来为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承担责任?国有资产的决策失误问责制究竟该如何建立并落到实处?”他认为,从法律意义上说,中国的老百姓有权知道究竟是谁在替国民经营国有企业,这些人能不能实现国有企业保值增值。 这正是过去一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委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国资委不断扩张自己的权力引发了各界人士的担心。陈清泰认为,现在到了该重新定位国资委职能的时候了。应该完全剥离国资委现在承担的制定政策法规的行政职能,将国资委变成一个单纯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这个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直接接受国务院的监督,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如此,国资委则从现在的行政监管者变成了被监督者。 同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必须清晰地界定这个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边界。过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国资委无视《公司法》,经常越权干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具体事务。 陈清泰提出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严格遵照《公司法》,要求这个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无权干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任何事务。但是,当这家上市公司出现重大经营失误或亏损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召开股东大会的方式将该公司的董事免掉,并追究相关责任。“这样就建立起了一种明确的权责关系,并保证所有相关各方都能切实负起责任,谨慎经营。”陈清泰说。 此前,社会各界纷纷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但都指向一个目的:找到一个忠于职守的国有资产好管家。“但估计这个过程会很艰难,因为其中涉及权力重新分配和庞大的利益调整。”陈清泰说。 不过,在今天的分组讨论上,一位委员透露说,国资委对此已有想法。此前,刚离任的国资委副主任李毅中曾对他表示:目前这种状况只是非常时期的暂时现象,国资委终归要回归到大股东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