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呼吁重视三无三难现象 防止农村脱贫又返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07:58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有些乡镇找不到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点,有些乡村读书难、就医难、出行难,全国人大代表呼吁——— 人民网北京3月6日讯 记者刘光金、庞革平报道:“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这是西部贫困地区‘摘帽’致富的根本,是从根子上防止后脚脱贫前脚又返贫的现象。
“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加剧了农民的‘三难’———读书难、就医难、出行难。好的老师、好的医生都跑到城里、跑到东部发达地区去了,西部的孩子、病人很难获得同等的读书、就医机会。”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徐钦恒代表说起这“三难”,心里就沉甸甸的。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徐钦恒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县共有3200多个教师,月工资能拿到1000元的高级教师只有298个;在罗城,好医生、好护士留不住,他们的月工资不足700元。有些人辞职后到上海、广东等地,凭他们的水平工资都在三四千元,这么好的待遇很让罗城的其他人心动。 他说,好的老师留不住,不好的也清退不了,在罗城目前还有好几百代课老师,按照政策早就该清退了。但贫困地区没人愿去,那里的孩子怎么办,总不能不管吧?在医疗上,2003年全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51.3,广西区为十万分之68.8,而罗城则高达十万分之183.47。除了读书难、就医难,出行难则是一个老问题,在西部地区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徐钦恒呼吁,中央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城乡和谐、区域和谐。 《华南新闻》 (2005年03月07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