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5年两会与中国经济 > 正文
 

庆安县的无税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 18:3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孙 雷

  哈尔滨报道

  3月4日,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平安镇永平村。

  农民贾秀田早早就爬出了被窝,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修理自家的大棚,清扫田里的积雪,采购农用物资……冰雪覆盖的田野,清晨只有零下十几度,贾秀田用毛巾擦拭着额上的汗水,看着自己家新安装的钢骨架塑料大棚,憨憨地笑了。

  像贾秀田一样,永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已经开始了忙碌的备耕。而一些曾经在外打工的人们,还在执着地为争取到自己的土地从而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不断地向村里、乡里、县里反映情况。

  “一免两补”催“地热”

  农民贾秀田兴奋地告诉记者,国家对黑龙江的“一免两补”政策出台,农民不交钱反而国家给农民钱,减负增收的优惠政策给予农民的好处,已经接近种地费用的三分之二。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2004年,黑龙江省全省落实“一免两补”政策资金总额51.32亿元,农民人均收益219元,平均每亩的收益率也在40~50元左右。

  “虽然‘一免两补’给予农民的钱数还不算很多,但这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政策效应明显,农民心情顺了,就来劲了。”黑龙江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财政厅农税局局长陈大光笑着对记者说。

  也是在这一年,黑龙江省实现了两个历史性突破:粮食总产达到627亿斤,增长24.8%;农民人均纯收入3010元,增长20%,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贾秀田还是水稻育苗高产新技术的行家,搞育苗新技术已有六七年,在村里和临近村庄也小有名气。现在,向他咨询技术的电话天天不断,而以往,一天恐怕也没一个。

  庆安县农委李传峰副主任也向记者介绍说,现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投入都大量增加。他举了个例子:往年的冬季科普支农活动,农民常常很不情愿,上课等于是完成任务。而现在情况是,如果在某村某乡搞技术培训,农民闻声就会主动去参加。

  “政策支持有好心情,风调雨顺有好墒情,粮价上涨有好行情。”这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绥化市农民概括出来的今年“农业三情”。

  同样是希望通过种地致富,庆安县勤劳镇的老刘头似乎就没有贾秀田那么福气了。

  为了能得到那份原属于自己的田地,老刘头向乡镇反映意见已经有一年了。为了解决他的这个问题,勤劳镇大党委也是大伤脑筋。

  老刘头是勤劳镇的老住户,1986年的时候,举家搬迁到了外地,但户口一直没有动,还留在村里。

  原来土地不热的时候,为了分地的事情,他回来找过一次。但当时因为种粮食赚不到钱,“种玉米等于锻炼身体”,他也就没有很坚持要自己的地。

  可是,等到这两年土地热了,值钱了,他找得就比较勤了。“我们看了他的程序、手续,确实符合找地的条件。这样我们确认同意给地。”勤劳镇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但这时,地源问题不好解决了。

  1997年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当时,村子里让老百姓以村民组为单位成立分地小组,在研究界定人口的时候,就没把这户人口的土地加以界定。而且按政策应该预留的5%机动地这个村民组也没有预留,把地全分了。

  这样按照法律来说,是侵犯了人家的权利,应该得的地没给留,让其他人种了。但这里面又涉及到法不责众的问题,现在这地村子各家各户都有份,而且一包就往往是30年。

  没免农业税的时候,镇里是通过农业税给老刘头补偿,按照一年一亩地的纯收入来补偿。但今年免了农业税,镇里没法兑现这笔钱了。老爷子不答应,就想要回自己的地。但是,地已经分下去,老百姓都不愿意把地再拿出来。

  像老刘头这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据有关部门介绍,税费改革特别是“一免两补”政策出台后,一些户在人不在的农户纷纷回来要地。2004年,农民上访案件85%都涉及到土地纠纷。

  为此,黑龙江省还特别出台了《关于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若干意见》(黑政办发【2004】17号)。

  “以农养政”时代的终结

  采访中记者发现,农民在欣喜之余,总还是有些许的担心。“不知这农业税能减免到什么年份,‘两补’能补到啥时候,到什么程度。”贾秀田说出了许多农民的心声。

  一些村民担心,也许是现在国家缺粮,所以会采取种种优惠政策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一旦哪天粮食充足了,这些政策还能保留吗?”一位农民这样问记者。

  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宣布提前免征农业税,今年仍继续征收农业税的省份仅有河北、山东、云南、广西、甘肃等5个省区。

  据此,有专家宣称,在中国,“以农养政”时代即将终结,9亿农民将迎来农业“无税时代”。

  农业税曾长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不过,农村税费改革四年来,农业税数额已逐步下降,2004年全国农业税只有200亿元,占中国财政收入不足1%。取消农业税对财政的整体影响已微乎其微。

  中国原来靠对农业的索取完成了对工业的原始积累,建国50多年,黑龙江省上交农业税300多亿元,支持工业建设。现在综合国力增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拐点。

  “这届政府的支农惠农的政策不会变,以后的政府这种政策更不会变。因为这是一个潮流,一个趋势。中国已经进入一个重农、惠农的发展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语气坚定地说。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