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国债财赤双减说明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 17:05 深圳商报 | ||||||||
在温家宝总理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2005年我国实行的“双稳健”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对应,国债规模和财政赤字“双减”吸引了代表委员们的注意。根据安排,2005年长期建设国债由上年的1100亿元调减到800亿元;全年财政赤字由上年的3198亿元减少到3000亿元,净减少198亿元。 那么,这一指标变化中传递了哪些积极信号?
实际上,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并不是第一次调减。从2003年开始,我国在长期建设国债发行上就“边调边减”:2003年在上年1500亿元的基础上调减100亿元;2004年又调减了300亿元。 而财政赤字绝对数却是首次从最高位开始下降,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从2.5%下降到2%。在2003年和2004年,我国财政赤字一直维持在3198亿元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位。连续几年,我国赤字率都逼近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3%。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说,财政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长期建设国债和赤字则是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最重要的几个指标。长期建设国债和财政赤字“双减”,是“双稳健”政策的必然体现。 虽然长期建设国债和赤字双双下降,但根据安排,2005年中这两项指标仍保持800亿元和3000亿元的规模。财政预算报告中称,保持上述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和赤字,主要是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强农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薄弱环节,特别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不完善,需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