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宏观调控中被遗忘的另一主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 13:55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李学宾 宝钢与三大国际巨头铁矿石国际价格谈判落定,最终上涨71.5%的价格,无论对于中国钢铁业还是中国经济,都是一个难咽的苦果。而从另一方面,这也似乎印证着“中国需求”远未着陆,中国经济远未着陆。
2月24日,央行在其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这样描述着其眼中的中国经济:2005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未根本缓解。上游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调价压力加大;国际油价和一些重要原材料价格仍将处于较高水平,也会影响国内价格。报告同时显示,2004年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速减缓。庞大的投资热潮正伸出章鱼般的触角扰动着居民储蓄的神经,而后者的蠢蠢欲动无疑将使未来的宏观调控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半月之后的3月2日,同为宏观调控重要部门的国家发改委发布最新报告预计,今年一季度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上涨2.5%左右。报告同时指出,目前仍有必要严格控制投资的增速,以防止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的反弹,重点控制好信贷和土地供应两个闸门。 两个报告对外传递的信号如出一辙,宏观调控仍需加强。由于汇率不可能轻举妄动,市场预计中国将不可避免的迎来加息周期。尽管这将是一个艰难选择,可能会给刚刚获得喘息的资本市场又一个沉重的打击,也可能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畅通甚至扭曲,达不到预期效果。然而除此之外,难道真的再无良策吗? 在宏控调控的舞台上,税收作为一个重量级的选手似乎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税制改革不仅事关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更可以调整产业结构,甚至可以引导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建立。 针对高居不下的房地产价格,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建议,政府应当通过征收级差利得税来抑制房地产的投机性需求,降低泡沫风险。一旦该项政策被采纳,房地产投机将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巧妙的是该政策不会打击房地产市场中的良性需求。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一只手要防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另一只手更要启动内需。税收政策在刺激内需方面同样能发挥更大作用,而消费预期的增长来源于收入预期的提高。3月2日,国家税务总局个税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把个人所得税法(修订)作为安排审议的法律草案。人们估计,个税起征点有望提高,一时评论如潮,民心所望可见一斑。 近年来,我国税收一直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2004年税收总收入和增收额更是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良好的税收形势恰恰可以缓解人们对税制改革的后顾之忧。运用更灵活的税收手段,更直接有效的调控中国经济,较之货币政策孤军奋战,有可能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