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密切关注2005年通胀因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 13:48 中国经营报

  作者:汪同三

  2004年我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GDP保持较高增长的同时,价格上涨仍处在相对较温和的水平。虽然CPI全年的上涨率为3.9%?但是相对于2003年的1.2%,上升幅度提高了2.7个百分点。央行2004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特别强调:“从总体看,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仍未根本缓解。”因此,控制价格水平过快上涨是2005年宏观调控须关注的
重点。

  2005年宏观调控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一要看GDP的增长率是否达到8%,二要看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能否不超过3%。

  笔者认为,去年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在2005年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会增强。2004年引起价格水平上涨幅度较为明显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价格传导因素。2003年下半年出现的上游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逐步向下游产品传导,并引起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虽然许多制造业部门能够通过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消化一部分上游产品的涨价,但是必然还会有一部分上游产品的涨价要传导下来。现在仍然处于这种传导的过程中。当然,受有效需求的制约,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不可能全部传导到下游产品中区,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种传导最终将引起总体价格水平多大程度的上涨。

  第二,2004年的价格统计数字显示,虽然CPI只有3.9%,但是PPI(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明显高于CPI。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连续24个月攀升,全年上涨1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6.1%,商品零售价格上升2.8%。这说明生产和流通等环节的企业盈利空间在缩小,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在增大。实际上,2004年GDP的减缩指数接近7%,这一数字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经济的价格变动状况。

  第三,2005年,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有所缓解,但不能根本消除。过去一年中粮食及相关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粮食价格以及与粮食相关的食品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都达到过两位数。2004年,国务院采取重要措施后,粮食产量明显回升。但是粮食产量与实际粮食消费仍有差距。

  第四,从发展趋势来看,在一定时期内,缺水、缺电的现象在全国仍将较为普遍,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这一趋势也将继续成为推动价格水平上升的因素。2004年以来,一些主要的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垄断性产品和服务,例如电、水、燃料、交通运输等的行政性提价的压力都在增大,成为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诱因之一。

  第五,国际油价走高的趋势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下去,因此会对国内总体价格水平的上涨形成较长期的压力。

  除此之外,2005年还有一些影响价格上升的新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劳动力的成本上升压力明显增强。一些地方出现的“民工荒”现象的实质是民工要求提高薪酬水平。这种情况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价格水平的上涨。

  第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房地产的价格继续上涨在2005年将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将成为引起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新因素。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