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 > 正文
 

外资金融机构狼性初显 中国金融改革当断即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 12:18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召 

  金融业在对外开放中波澜不惊

  时至今年,我国金融业已经跨入加入WTO后的第4个年头。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入世承诺正在逐步实现,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也在逐步扩大。

  按照加入WTO之前许多政府或研究机构的预测,五年过渡期之后,外资银行的外币存款市场份额将上升到15%,人民币存款市场份额将上升到5%~20%;外币存款市场份额可超过1/3,人民币贷款市场份额将达到15%左右。换句话说,中国金融机构将面临效益和人才的威胁。但是事实表明,最近几年外资金融机构的威胁远没有想象的那样严重,其市场份额与上述预测指标明显还有很大差距。可以说,中国金融业波澜不惊。

  与此同时,虽然相当一部分外资金融机构很快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他们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对国内市场水土不服。以保险业为例,2001年2月—2002年7月,曾有22家外资保险公司的30家代表处撤离中国。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保险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在不同城市设有代表处,但是觉得代表机构太多造成成本过高没有必要,既然通过营业性机构也可以了解市场,就可以适当减少代表处。也有一些保险公司的母公司在海外发生并购,如果两个合并的公司在中国都有代理机构,那么其代理机构也很可能合并。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在“911”事件以后,利润大幅下滑,不得不缩减经营规模。而我们在此强调的是,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撤离中国与“水土不服”也有很大关系。由于国内居民保险意识和知识不足,对保险业务的有效需求在短期之内很难提升上来,外资保险公司手握先进技术和经验,也只能“望洋兴叹”。显而易见,外资保险公司本土化也需要一个过程,从了解市场、收集数据、设计产品、建立网络到完成员工培训,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

  实际上,保险业出现的情况在我国银行业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现。统计数据表明,虽然2001年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达到190家,代表处达到214家,而2002年却分别下降到180家和211家。

  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

  加入WTO初期,尽管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目前已经度过登陆国内初期的投石问路阶段。以银行业为例,外资银行数量在2002年出现下降以后,2003-2004年出现恢复性上升。截至2004年10月,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代表处223家,营业性机构223家,数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与之相对应,外资银行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份额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04年10月,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约比入世当年增长12倍。更为重要的是,外资银行盈利能力也大幅提高。2003年在华外资银行实现盈利2.3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0%。

  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带来活力。首先,外资进入对于打破金融垄断,提高金融效率,惠及消费者是非常有利的。其次,外资金融机构也为我国金融发展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方法,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和学习榜样。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虽然外资金融机构为我国金融业乃至经济发展带来种种机遇,但是挑战也必然存在。

  过去几年,中外金融机构“和平共处”,容易使我们仅仅看到外资进入中国的正面影响。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外资金融机构只有真正度过登陆中国的初级阶段,并且进入机构数量和业务种类的稳步成长期之后,其对中国金融机构的负面影响才会真正逐步显现。

  外资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扩大必然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的萎缩,而中资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缩小和优质客户的减少又必然导致盈利能力的下降,并最终影响自身收益。以银行业为例,由于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还肩负沉重的历史包袱,其在竞争中必然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此外,金融业既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不可能全部来自国外,中资金融机构中懂业务、熟悉国内市场的业务骨干将是他们努力争取的对象。所以,中国金融业并没有完全跨越加入WTO后的5年过渡期,真正的挑战还在未来一两年,甚至是未来五六年。

  中国金融业仍要把握好机遇

  中国金融业的历史包袱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2003年,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位居第16、25、15和37位,但即使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不良资产比例最低的中国建设银行,也要至少高出排名在他们之前任何一家银行不良资产比例8个百分点以上。此后,虽然中国政府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注资,同时适当剥离不良资产,但2004年末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仍有15.62%之多。

  在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市场分割严重,极大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根据证监会的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股票市场市价总值37056亿元,流通市值11689亿元,非流通市值与市价总值之比高达68%,而且国有股、公有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仍然难于在短期解决。股权割裂也加剧了市场主体的投机倾向,带来证券市场的高风险。国有企业仍然热衷于上市“圈钱”,净资产收益率每况愈下;个人投资者追涨杀跌,盲目跟风;券商负盈不负亏,违规操作,过度承担风险;监管部门始终未下决心,加大上市公司的退市力度。

  总而言之,如果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妥善得到解决,我国金融安全的根基就无法平稳。一旦出现外部冲击,难免会出现风吹草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都应将对外开放视为一种动力,加快现有金融隐患的根本解决,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当然,我们更大的注意力还应放在治本之上。换句话说,中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立在完善的产权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基础之上。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金融改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