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沿海外向型企业提升素质势在必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 08:02 第一财经日报

  龚玉和 叶文琴

  对于我国的外向型企业而言,2005年是一个具有历史性转折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迷离变数的时刻。我国对国际社会“入世”承诺的三年过渡期已经结束,2004年7月新版《外贸法》规定,自然人可以从事外贸经营活动。“外贸经营市场化”这一举措,使得内地众多企业从此不再受所有制等形式的束缚,生产、销售、价格都将由市场决定;同时,长达三十余
年的美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配额制度”不复存在了。

  就外贸体制改革而言,我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从而开始了新的拓展阶段。发达国家已经履行承诺,不再使用“进口配额”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进入其市场,任何出口企业都可以尽其所能发挥潜力。总而言之,中国出口产品将翻开全新的历史篇章。

  不确定性增加

  人们普遍认为,外贸经营的市场化,及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于我国外向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我们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及价格等已经具有了绝对的优势,只要较好地运用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建立起良好的信誉,以我国政经稳定、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今后,国内出口产品将会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去由于配额制度的存在,内地不少民营企业用于购买配额成本之高,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某些企业的获利能力。配额的取消、外贸经营机制的市场化,将会催生我国外向型企业“利润、就业”双赢的良好局面。

  毋庸置疑,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国的出口商品将会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扮演一个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内地数量庞大,高效率的企业将会获得来自国际市场更多的订单。

  但是,这些“利好”消息不会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市场机制及种种变数有其自然调节风险的功能。长期受到抑制的我国某些纺织企业有可能出现“蜂拥出口”的局面;一些国家也可能出现针对我国出口的廉价产品,掀起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另一方面,国内同业间的竞争正在日益加剧,低价竞争愈演愈烈。

  因此,数量众多的沿海中、小外向型企业,仍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它们的产品多半以廉价、低成本为主导,可能潜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内耗和制约。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变数时期的开始。

  “价廉物美”的烦恼

  中国人一向以勤劳智慧扬名全球,中国货一直以“价廉物美”行销全球。但“物美价廉”的背后,也有代价。

  我曾到过浙江许多外贸做得“欣欣向荣”的乡镇,那里的某些地方是一些尘土飞扬的村庄,包工头从镇上揽来“业务”,譬如说,网球拍,将制成的拍架和网线分散到各家各户,由闲散在家中的妇女、老人、孩子,一个个地将“活儿”接过来,将网线手工穿进网架,每只网球拍的“做工”是一毛多钱。那里没有电脑、没有场地费,甚至几乎没有能源消耗等等,以最低廉的成本、最原始的手工付出而获取最基本的收入。这就是沿海地区一个普通外贸“车间”真实的场景。

  一个美国商人跑到浙江诸暨的大唐镇,当他拿到一双外观不错的袜子,听说批发价只有人民币几毛钱时,不由脱口说了一句:“这个价钱用美元换算的话,几乎是nothing了。”

  从报刊披露的数字可以看出,价廉的中国商品抢占了各地的市场,一双工艺、款式先进的温州生产的鞋,几经“周折”后的批发价,在欧洲仍只有5欧元,有的仅2欧元。而同等质量的欧洲鞋子至少也要8欧元。相比之下,中国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国外同业无法与之竞争的低廉售价。

  我们不能长久地“无视”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即一些劳动力密集的产业,诸如服装、制鞋、玩具等行业,工人拿着过低的薪酬,而同时又付出超负荷的劳力。

  不以数量、廉价占市场

  有评论认为,以数量、低价商品的增长来赢得市场,仍将成为今后中国出口商品的主导。沿海的一些外贸业务做得轰轰烈烈的城镇,他们生产的某些商品,虽然具备价格低廉、生产能力庞大、市场反应能力较快等优势。但是,在一些人的眼里,这些商品仍是低档次的,不仅文化附加值低,品牌认同程度差,甚至还有仿制、冒牌的嫌疑。

  环顾浙江众多欣欣向荣的外向型城镇,如柯桥的面料市场、义乌的小百货市场、永康的五金市场、大唐的袜业市场、路桥的纽扣市场等,支撑着这些市场的背后,无不聚集着一大批家庭作坊式的企业。

  而这些家庭工厂被整合到一条巨大、非正规的生产线上,工人长时间地工作,并拿微薄的报酬,早已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同时,大量“刻苦耐劳”,收入偏低的民工工资,又压低了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位杭州外贸公司的经理这样说,现在浙江的劳动力成本太“高”,这种订单已经吃不消做,唯一的办法只好拿到江西安徽等更内地一些劳动力成本还要低廉的地方去。

  从长远利益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纺织品、服装、鞋类等商品的竞争力,前景不容盲目乐观。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压力”的增大,许多劳动力密集产品已经开始向“西”转移。因而,提升企业格局,更新产品,应当成为外向型企业的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不应再以“美国人脚上穿的鞋大多来自中国大陆”、“欧洲的圣诞节礼品多数出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等等这样的报道而沾沾自喜,“中国制造”要成功地走向世界,其实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显而易见,“外贸的全面开放”,及“取消配额制度”等等新形势,说穿了,其实也就是国内企业已经取得公平进入国际市场竞争舞台的“准入证”而已,往前的路还要靠自己走。

  未来竞争的焦点将不会再是谁掌握了低廉成本的劳动力,而在于谁能够拥有专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高信誉度以及国际化经营的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沿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