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宏观调控不容乐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02:48 每日经济新闻 | ||||||||
专家提出中国社会正面临十大挑战,预计这会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 挑战一:粮食供应仍有缺口 2004年,我国出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但是,目前我国每年仍然有几百亿公斤的粮食缺口,不得不靠进口和运用库存来弥补;而随着中央减免农业特
卢中原:保持粮食供求平衡和促进农民增收是中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关注新发展阶段“三农”问题出现的新特点:农民收入来源多渠道化,工资性收入比重明显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人多地少矛盾凸显;农民失地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经济结构面临新调整,农村经济组织和土地制度亟待深化改革等。解决新阶段的“三农”问题应当有新思路,特别是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让农民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挑战二:宏观调控形势不容乐观 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是一年多来宏观调控的重点。然而,随着钢铁、水泥、铝业、房地产开发等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的明显回落,一些新的盲目投资正在形成:电站项目出现无序建设的现象,手机企业产能增长过快。 卢中原:去年以来总量紧缩和结构引导措施已经产生成效,但还没有根本消除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根源,加之原有的结构性矛盾在市场调节中演化出新的结构失衡,这就对今年的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今后,不仅需要保持投资稳定增长,防止投资需求过度膨胀,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引导投资方向,以市场为导向扶优限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挑战三:煤电油运依然偏紧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今年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现有各类煤矿基本上处于满负荷、超能力生产状态,继续增产的余地有限,煤炭供求矛盾将更为尖锐;电力供应偏紧状况仍难以根本缓解,最大电力缺口估计在2500万千瓦左右;原油进口持续增加,给进口原油的采购、运输、港口接卸转运等相关环节带来较大压力;铁路主要干线能力饱和,挖潜扩能的空间不大。 卢中原:去年以来凸显的煤电油运供给紧张,除了投资需求膨胀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影响外,还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住房和汽车等消费热点勃兴;二是基础产业价格机制不合理;三是以往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估计偏于保守。缓解能源等“瓶颈”制约,根本上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改革基础产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有预见性的发展规划,合理引导煤电油运的供给增加。 挑战四: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 生产资料大幅涨价已持续两年,对下游产品和价格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去年居民消费上涨3.9%,创下1997年以来最高纪录。价格问题是百姓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如果居民消费价格出现大幅增长,必将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卢中原:今年物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压力。防止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猛,一方面需要抑制投资需求过度膨胀,另一方面需要维护市场充分竞争,使涨价因素得到消化。政府提价应当切实执行价格法的有关规定,防止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公益服务部门价格上涨过快。同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药价高、学费贵等问题,应当妥善解决。 挑战五:急需建立惩防并举的反腐败体系 当前有的地方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仍比较严重,人民群众还不满意。 陆建华:源头上防治腐败,必须建立惩防并举的反腐败体系,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产生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挑战六:体制性弊端尚待进一步消除 投资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能源供应紧张,2004年经济发展中暴露的问题,无一不能寻找到体制的弊端。当前,造成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还没有消除,一些重大领域的改革,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认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和措施不配套等问题。 卢中原:这一轮经济上升期的主要动因,与过去有很大不同,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同时,存在着盲目推进城市化、滥用土地资源、侵害农民利益等相当严峻的新问题。去年经济运行中暴露的问题,病根仍然在于体制和机制性弊端。因此,急需协调推进关键领域的各项改革;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本身也应加快改革。 挑战七:外部制约因素影响外贸增速 去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在世界贸易的排名由上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但却远未成为世界贸易强国;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历时3年,外部制约因素相应增多。 卢中原: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我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和更多的“新贸易壁垒”。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我国今年的外贸增速。今后在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中,需着力促进外贸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增强开拓国际市场和运用国际资源的能力。充分运用国际惯例,促进国内企业和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挑战八:安全生产问题突出 去年以来,一方面是煤炭供应持续紧张,一方面是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受市场和利益驱动,我国煤矿超能力生产问题非常严重,去年近四成煤炭是在缺乏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 陆建华: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要加快安全设施的更新改造,加快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使煤炭工业逐渐向着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快解决煤电油运紧张的问题,防止煤矿等能源产品的超能力生产。在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方面要有特殊手段,更加强调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多种力量的整合。 挑战九: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许多不和谐现象,突出表现为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教育、卫生等事关全体人民福利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陆建华:必须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新的机制,应当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明确政府的公共特性,强化其服务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职能;同时,也要规范企业和资本利益的表达方式,使其具有服务于社会事业的特性;政府的公共政策取向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应打破单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切实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挑战十: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2004年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全面实现。但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关闭破产企业及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仍将比较突出。 卢中原: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冲击等因素,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此外,未来十几年适龄劳动人口增长仍将处在高峰期,预计每年新增1000万人左右,还有大量农业劳动力要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而目前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每年只有900万左右,这必然加剧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重在开源。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多种就业形式和各类就业渠道。(新华社记者秦杰赵承张晓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