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告别负收益 通缩阴影重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07:21 《财经时报》 | |||||||||
专家认为,作为CPI先导因素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增幅已经出现大幅回落的情况,这说明CPI存在下行压力;作为原材料、燃料、工业品出厂价格等,所反映出来的投资品价格,今年以来开始首次下降,反映出市场对投资需求在降低,因此过去偏紧的宏观调控已经实际见效;而在经济回升时期,如果消费需求不旺,根本就不存在通胀问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如果同时下滑,则可能出问题
本报记者 定军 2005年元宵节未过,春节期间物价上涨的气氛未消,国家统计局这时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幅,降到2003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达到1.9%。此前,CPI同比增幅,以平均每月下降约1个点的速度,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 CPI数据增幅下降如此之快,大大出乎业界预料。此前,研究机构大多数预计2005年的物价涨幅压力仍会很大。比如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2005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可控制在4%左右”。但现实数据似乎表明,整个经济正在告别适度通胀,到达通缩的边缘。同时,CPI已经低于一年期以上的居民储蓄存款实际利率,这意味着过去居民储蓄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从此发生改变。不过,仍有专家认为,考虑去年的春节在1月,因此今年1月数据没有可比性。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投资品价格增幅首次出现回落,反映出过去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而随着工业品出厂价格增幅回落,经济进入通缩的可能性重现。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一年期以上的居民储蓄的实际利率由负变正,是否利用加息的利率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意见不一。 居民储蓄实际利率变正 根据计算,目前两年、三年、五年期的居民储蓄实际利率,即扣除利息税后的利率,分别为2.16%、2.592%、2.88%,高于今年1月CPI同比增长1.9%的数字。同时,一年期的居民储蓄实际利率,也达到1.8%,几乎等同1月的CPI指数。这意味着,在告别一年多的居民储蓄实际负利率时期后,居民储蓄的实际利率再次变正。 居民储蓄实际利率成为负数,是自2003年下半年始。当时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98%,但是扣除利息税后,其实际利率为1.584%,低于当时的CPI指数。比如2003年10月CPI同比涨幅为1.8%。此后,CPI更是一路上涨,在2004年7、8月,CPI同比增幅达到5.3%。居民存款一年期到五年期的储蓄存款实际利率,全部变成为负数。居民储蓄开始撤离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速连续下降。比如截至8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1.4万亿元,但储蓄存款的增幅却由2004年1月末的20.5%下降到8月末的15.3%,同比少增428亿元。2005年1月居民储蓄存款仍同比少增,受春节季节性因素影响,非金融企业存款明显下降。1月末,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比上年12月末下降3.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8.6个百分点。 居民储蓄存款增幅下降,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 但是,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CPI同比增幅开始下降。2004年10月到2005年1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4.3%、2.8%、2.4%、1.9%。而一年期存款基准实际利率,及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25%,扣除20%的所得税后,只有1.8%。这意味着居民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正在接近于零。而2年-5年的居民储蓄实际存款利率,变为正数。 不过,居民储蓄实际存款利率变正,是否是短期现象,仍然难以判断。 国家统计局的人士表示,2004年的春节在1月,今年的春节在2月,因此今年1月CPI价格增幅低,是正常的,但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仍然需要观察。作为政策参考的依据,需要看接下来几个月数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专家袁钢明认为,居民储蓄实际利率为正,作为央行利率调控手段的结果,没有什么不好。他指出,“应该放松对投资贷款的行政控制,用提高利率的办法来进行宏观调控。” 通货紧缩需警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专家张立群表示,目前市场的供求关系很容易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进入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还不是直接影响CPI的因素。 有专家认为,目前工业增加值的情况,似乎表明供求关系面临新的局面。统计显示,1月,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844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0.9%,如果扣除去年1月春节放假因素的影响,按日均水平计算,增长8.9%。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在20%以上,按照年度计算,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只在1993、1992年出现过。而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在20%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没有相关数字。 不过,自从199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幅降到10%以下后,居民消费价格从1998年至2002年基本上是持续的负数。这似乎暗示,如果具有可比性的工业增加值增幅低于10%,通缩威胁可能就会重演。 国家统计局的人士指出,今年1月的工业增加值与去年没有可比性,因为去年1月是春节。“扣除去年1月春节放假因素的影响,按日均水平计算,增长8.9%。”这说明1月工业增加值可比的天数内,工业增加值增幅并不高。 也有专家表示,作为CPI先导因素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增幅已经出现大幅回落的情况,这说明CPI存在下行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专家袁钢明指出,作为原材料、燃料、工业品出厂价格等,所反映出来的投资品价格,今年以来开始首次下降,反映出市场对投资需求在降低,因此过去偏紧的宏观调控已经实际见效。而在经济回升时期,如果消费需求不旺,根本就不存在通胀问题。现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如果同时下去,则可能出问题。 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5.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7%,比去年全年平均涨幅略有下降,比去年12月均下降1.3个百分点。这是6个月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幅首次低于6%。而2004年10、11月,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分别达到8.1%、8.4%的水平。 数据表明,1月,除煤炭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外,原油及成品油价格、钢材产品价格、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都明显回落或涨幅缩小,与原油价格相关的下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趋缓。所调查的九大类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产品价格涨幅均出现稳中回落的趋势。其中,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和化工原料类分别上涨12.6%、14.3%、17.4%和13.5%。 不过,也有不同的观点。湘财证券北京研发中心分析师崔巍表示,现在加息压力肯定减轻了,通胀的担忧消失,但是谈通缩可能还早一点。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加快,主要是受2003年价格上涨翘尾因素的影响,2005年则受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减弱的影响。但是2005年价格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宏观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