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油企300亿纯利面对调税及人民币升值两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 19:11 《财经时报》 | |||||||||
作为国家财富的原油资源,在油价高企年产生溢价,被计入石油企业的利润为海外投资者分享,而低廉的原油资源税带来的制度性缺陷,将导致国民收入流失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 本报记者 李锋
2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官员对《财经时报》透露,原油资源税调整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该官员介绍说,2004年资源补偿费上缴中央25亿元,近7成来自原油开采,原油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合并的研究正在进行。同时,在新税率出台之前,对东北地区大庆油田的资源税优惠政策将继续,根据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现行税额24元/吨标准最大可降低30%。 中国的原油资源税,一直是8-24元/吨的低税率,以企业销售量计税。其中陆地原油资源税全部归地方财政所有,海洋原油资源税上缴中央。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发布最新研究报告,将中石油(0857.HK)评级为中性。该行指出,若资源税每桶原油征收1美元,中石油其纯利将减少5%,以2004财年1100亿元利润计,将冲抵55亿元。 上调原油资源税后,中石化(0386.HK)和中海油(0883.HK)面临同样的运营风险,若海洋开采与陆地开采上调税率一致,一直享受8元/吨最低优惠税率的中海油面临冲击更大。 海外投行担心,中国石油企业要同时面对资源税增加及人民币升值两个风险因素。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的生产成本以人民币计算,若人民币升值1%,其海外上市公司2006年度盈利将减少2%。 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在2004财年获利逾1700亿元,如果按资源税上调至100元及人民币升值5%计,其企业纯利将蒸发近300亿元。 调税 中国现行的资源税于1993年开始执行,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一直按照该《条例》规定缴每吨8元至30元之间不等的资源税。其中大庆油田为24元/吨,胜利、辽河、大港、新疆塔里木、吐哈等油田为12元/吨,华北、吉林、中原、长庆、冀东、江汉、玉门、青海等油田及海上油田为8元/吨。 原油资源税10年间只有两次小幅度上调。2000年7月的第一次上调,将胜利油田原油资源适用税额由12元/吨调整为14元/吨。2004年1月,则将长庆油田原油资源适用税额由8元/吨调整为12元/吨。 这种调整与世界其他各国相比,显得迟缓而微不足道: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中东产油国在10年间上调无数次资源税,连德国、法国这样的低税率国家,原油资源税也为中国水平的34倍。 另一同等性质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于1994年4月开始执行,由中央与地方按5:5的比例分配,其中原油开采占到全国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近7成。比起完全收归地方财政的陆地原油资源税,占企业原油销售额0.5%-4%的资源补偿费征收则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对收费持消极态度,欠缴数额较大;一些地方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征收机构正常行使职能;一些地方把收缴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地方财政管理,存在截留挪用的现象。”国土资源部负责征缴的官员介绍。 目前的税费并行现状,是为了调整中央与地方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财政关系而设定。现行税费制度先于石油体制改革,而彼时的石油化工行业收益都归国家所有,所以也就不征收资源税。但国有企业独立核算后,这部分资源溢价都被当作企业的利润来处理,油价高企后石油资源溢价就被计入石油企业的利润。 而长期过低的税率,导致本该归全民所有的石油资源溢价,成了外国投资者的利润分红。中国石油国企的年均国有资本增值率不到2%,但净利润增长率却高达100%以上,从而使国外投资者大获其利。 坊间认为新出台的石油资源税,不应再制定固定的石油资源税率,同时以油品运动粘度和井深为依据,规定不同的税率系数。可根据当前全球原油以WTI(西德州中质油)和布伦特油为定价中心的情况,绑定布伦特油价。例如,规定资源税为布伦特油价的4%,作到适时调整。 同时应注意,当国际油价低于28美元/桶时应及时调低税率。比如规定布伦特油价高于45美元时,资源税税率为5%;12-20美元/桶时税率降低为2%,低于12美元/桶时免征资源税(接近原油开采成本)。 升值和短期需求下降 海外投行担心,中国石油企业要同时面对资源税增加及人民币升值两个风险因素。3大国家石油公司的生产成本以人民币计算,若人民币升值1%,其海外上市公司2006年度盈利将减少2%。 分析师们预测至今年12月末人民币兑美元将升值约5%至7.88元,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估计,今年下半年人民币汇制改革的可能性在50%。 人民币升值对于石化产品链不同位置的行业影响则各不一样。以人民币升值5%计,将直接导致原油采掘类公司原油售价下跌5%;而石化业的原料石脑油价格由政府制定,原料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将面临产品价格下滑的压力,利润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同时,因为2004年的经济过热及电力紧缺放大了的中国原油进口数量,也将随着2005-2006年的能源需求缓和而缩减。 坊间相信,电力短缺夸大了中国对于石油和精炼石油产品的需求,因为大多数出口型工厂都买了柴油发电机以对付电力短缺。而到2005年年底中国的发电能力将赶上需求。“当中国的发电能力赶上需求量的时候,每天需要345万桶石油是危险的”。 “中国在2005年对于石油和相关产品的进口也许会下降,在2006年也不会上涨太多。”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