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内资年增51.7% 浙商押宝重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7日 17:39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王小明 重庆报道

  过年这几天,江峰和他的团队依然忙个不停。

  江是浙江温州人,2004年来到山城,与十多名浙江同乡一道投资经营重庆模具产业工业园项目。据模具产业工业园开发建设公司企划部经理俞旅枫介绍,位于重庆市渝北两路工
业园区的这一项目,将要在3600亩土地上,完成40亿元的总投资。

  2005年1月8日,模具产业工业园市场交易区开盘,首期推出了200栋商铺。俞旅枫称,模具产业工业园的招商非常顺利,以浙商为主的投资者纷至沓来,“二期开发之前,已经没有土地了”。

  模具产业工业园与投资117亿元的彭水电站、合同金额33亿元的新城中心区开发等项目,同是2004年外地资金进入重庆的典型载体。

  第二产业利用内资增长80.7%

  实际利用内资86.87亿元,同比增长51.7%,这是重庆市统计局与发改委在1月18日发布的分析报告中,对2004年重庆市利用内资情况的统计结果。另一份内部文件指出,这一增速较2003年提高了40个百分点,该年度实际利用内资的数额已远远超过63亿元的预期值。

  根据2004年的分析报告,进入重庆的内资在总量发生大幅增长的同时,结构与投向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二产业利用的内资为47.16亿,在利用内资全部额度中所占份额上升到54.3%,同比增长80.7%。其中,又以投向基础性工业的内资增长最为迅速:水泥、机械、陶瓷等制造业总额为33.2亿,同比增长58%;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7.29亿,同比增长239%。与此同时,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内资数额则相对下降。曾作为当地房地产界重要外来投资源的浙江资金,同比减少了4%。

  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在资金投向上,与重庆当地的民间投资相比,这些来自区外的资金显然更具有与全国经济走势趋同的特征。

  此外,进入经济相对落后的三峡库区的内资,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从2004年的数据看,三峡库区利用内资合同资金为226.72亿元,实际利用30.2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1%和91.4%,在全市利用内资中所占的份额也增加了7个百分点,达到34.8%。而在此之前,由于移民投资逐年减少,一度成为库区部分区县重要投资支撑的渝怀铁路等重大项目又接近尾声,三峡库区已出现投资增长乏力态势。故而对库区而言,这部分内资的效用显得格外重要。

  浙江资本数额最大

  近年来,浙江资本素以善于发现高额边际回报而著称于国内资本市场,而这一次,目标指向了重庆。在2004年重庆市实际利用的内资中,来自浙江的资金数额最大,达18.79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利用内资额度的21.6%。

  2004年5月17日,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率领包括政商各界超过330人的超大规模代表团抵达重庆,进行项目合作与交流。第二天,双方签订《关于加强浙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与发展的框架协议》,同时签订103个合作项目,合作总金额143.33亿元,其中,浙江方投资134.06亿元,投资主体是浙江民营企业的项目占到90%以上。

  习近平在当次考察时曾指出,浙江民间资金充裕,但要素成本不断攀升,而重庆经济发展正处于加速启动期,无论在投资领域、工业品市场,还是发展环境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据重庆市总商会浙江分会的负责人陈存真介绍,在重庆活跃的浙江商人历经了三个时期的变化:最早期的一批在重庆白手起家,慢慢将生意做大;这一阶段之后,多是浙江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派驻重庆从事贸易,但生产基地尚在浙江;近两年,进入重庆市场的浙江人多已在沿海地区完成原始积累,过来直接做产业投资。

  2004年来到重庆的宁波商人林祥表示,在他所从事的制造业领域,由于受电力短缺、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原来设在余姚的工厂,利润已相当微薄。就在他打算扩大产能,获取规模效应之时,当地“有项目、没土地”的尴尬境况让他裹足难行。工厂迁至重庆后,尽管物流费用有所提高,但重庆低廉的土地价格、充足的电力供应以及更经济的劳工成本都让他感到很满意。

  在浙江产业结构调整中,像林祥这样迫于成本压力而将工厂外迁至重庆的制造业主,不在少数。上述分析报告表明,2004年实际进入重庆制造业的浙江投资高达10.56亿元,同比增长202%。

  而江峰等人进入重庆投资,配套服务于重庆汽车摩托车工业巨大的模具市场需求,更多的带有市场导向的意味。据俞旅枫介绍,作为当地支柱产业的汽摩工业,每年可以衍生近30亿的市场发展规模,目前本地能满足该方面需求的则只有10%,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另外,据俞介绍,目前活跃在东部模具企业上的熟练劳工乃至高级技术人员,多是渝籍人士。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梯度转移,给重庆市的招商引资带来巨大机会。据悉,重庆市府也已开始动作,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在杭州和苏州建立联络处,在调节本地劳务输出的同时,积极与当地企业展开沟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04年底,重庆市市府又传出高层即将率团出访东部的消息。2005年1月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渝府发?2005?1号文——《重庆市招商工作规范》。

  得益于“97直辖”

  “政府指向哪里,哪里就会有发展!”一位在1997年重庆直辖后进入该市的浙江籍企业主这样说。很多政府官员和在渝发展的外地籍企业主在接受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七年前的直辖。

  据一位政府官员透露,重庆升为直辖市之后七年间,累计接受国债资金288亿元,这些国债作为“种子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每年40亿左右的资金注入,使这里的投资硬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位重庆市发改委人士认为,2004年重庆市利用内资出现如此大幅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近年来中央政府进行的战略调整,以及长江上游经济合作带建设。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从中获益颇丰。“原定于2020年完成的城市规划,在2010年就有望达成”,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幅降低了外来投资者的投资成本。

  该人士同时也表示,2005年,从国家缩小国债的发债规模判断,重庆接受中央以国债为核心的财政支持可能会有所减少。但他仍然很乐观,“我们在拓宽投资渠道上面下了很大功夫,实际上,这两年国家投资的份额一直在减小,但总投资的增长幅度,非但没有不降,反而有所上升。”

  据发改委资料显示,在重庆市去年1609.93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来自中央的投资为186.57亿元,同比增幅只有18.4%,明显低于26.8%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在全部投资中的比例已降至11.6%。

  另据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来自区外的86.87亿投资在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中所占的份额(5.4%)并不大,但在增幅上,已远远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水平,这更多的是在传递重庆与全国经济体相互融合的趋势。

  显然,“种子资金”的效果开始初步显现,地方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已经启动,重庆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投资“高地”。且重庆的经济发展业已出现从单一的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双拉动的转型迹象。重庆市发改委的另一位负责人称,在投资主体从国家转向民间的同时,资金流向也开始从基础设施向产业转移。对于出口相对落后的重庆来说,这好比是启动了消费“马车”。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重庆新闻 全部浙江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