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上海施行招商新政 政府不再规定引资具体目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 15:3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兴云 上海报道

  对于长期以来,用引进外资的多少来衡量地方政府的政绩,上海方面可能出现一个突破。上海市市长韩正上月在向市人大常委会通报工作时说,今年政府将不再规定引进外资的具体增长目标,而更加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和实际效果。韩正表示,引进外资,政府的目标是“在2004年基础上有所增长”,但不规定具体的增长幅度。

  在这个战略调整的部署下,上海酝酿引进外资结构升级。上海市外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引资项目的取舍标准更加严格。能耗高、土地资源消耗量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不利于环保的项目要果断放弃,而那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集约型项目则受到欢迎。

  “引进外资结构升级的事情其实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但出于对时机、影响等方面的考量,一直没有正式宣布,因为从上海的实际情况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比价效应上来看,这一步也属于不得不走的事情。”上海市外资委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这是政府执政能力的进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教授对此评价说,如果仅从引进外资数量的多少来比较政府的政绩“意义不大”。

  不过,对于上海的做法,苏州市政府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要不是烟幕,就一定是故作姿态!”上海服务业的总体水平与周边城市相比,在服务层次和构成的完善性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也就是说还远远没能拉开距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谈调整吸引外资的结构,“实际上无异于退出招商引资竞争”,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策略

  熟悉内情的权威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上海最新引进外资的思路是“重点发展微电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通过高技术研究开发的‘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出口导向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位人士还告诉记者,上海基本的思路还包括:“发挥信息产业作为上海第一支柱产业的优势,吸引一批IT产业等高层次、高技术含量的OEM、ODM和EMS企业落户上海,营造IT产品加工贸易‘大出大进’的局面。发挥长江三角洲在ICT产业链和产品技术结构上的后发优势,注重形成IT产业链和产业带,吸引IT行业的研发中心,吸引IC设计和晶圆制造生产商,形成新的产业集聚效应,促进IT加工贸易向纵深扩展。”

  而在吸引外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方面,在操作上“2005年之前,要用足用好‘先行先试’的政策,2005年之后,要借助世博会效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0年,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占全市利用外资的比重要达到48%;到2005年,外商投资性公司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数量争取分别达到100家和150家,全球排名前500位著名商品品牌中的70%至80%进入上海;外资商业企业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5%至30%”。

  尴尬

  与上海相比,临近的浙江省最近也发布文件,对外商投资在产业方向上做了具体引导。这份由浙江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浙江省外商投资优先发展产业目录》确定,浙江外商投资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为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事业四大类。其中,体现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和新技术应用方面,重点包括:现代生物工程和现代医药、新材料技术等;在体现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方面,重点包括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服务、旅游和信息服务等。

  而在江苏方面,截至2004年底,江苏省全口径实际使用外资已突破1000亿美元,达1018亿美元,江苏省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外商投资项目累计达218家,其中2003、2004年度新批的大项目有58个,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纺织造纸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在我看来上海提升外资结构虽然是势所必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必就能做到,”苏州对外贸易企业协会一位对上海吸引外资工作颇有研究的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说,“这方面从上海有关官员的讲话、要求中就可见一斑。”

  “上海还是有综合竞争优势的”,上海市外经贸局局长潘龙清表示,上海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势,上海的土地价格相对于周边一些地方是高一点,这是正常的。潘龙清强调,“要从新的角度来评价上海的良好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一个综合概念。”

  但是,在强调提升吸引外资结构的同时,上海各级政府官员对招商引资工作丝毫没有懈怠。随后,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在2005年上海全市外资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后只要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符合上海城市功能提升的项目,“不管项目大小,都要争取把它留在上海。”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周禹鹏还进一步提出,“外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从目前的数据看,在长三角众多受外资青睐的明星城市中,苏州的发展无疑对上海构成了最大的“挑战”。2004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6%。而上海同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65.41亿美元,增长11.8%。

  “实际上苏州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指标早两年就已经超过上海,只不过出于自身压低基数加之考虑到上海的脸面才打了埋伏”,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淮研究员表示,现在很多问题之所以变得很复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长三角还没有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域发展战略来协调各自的发展目标和城市定位”。

  “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定位肯定会有所不同,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考虑。”陈淮认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招商引资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