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企所得税并轨 固定投资增值税消减提上日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02:10 第一财经日报 | |||||||||
高盛:财政政策对宏观调控权重加大 本报记者谭颖发自北京 高盛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虽然中国财政政策在过去18个月内不如利率和汇率受关注,但其在中国政府近期平滑经济周期的波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随着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
研究报告称,两个重要的税收改革措施在近期被提上决策者的议程:其一是统一对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收入所得税的征收;其二是消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值税。高盛认为,这两项税改措施不仅对中国中期经济健康发展有利,更将在平衡过热的贸易和内需增长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降低潜在的货币升值预期给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 高盛认为财政措施在抑制2004年的经济过热中起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帮助央行控制基础货币增长方面。截至2004年11月的数据显示,财政盈余已经相当于GDP的2%,而财政预算的目标是把赤字控制在占GDP2.5%的范围内。报告认为,在经济过热的大背景下,强硬的财政措施是保证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同时财政政策也反映了政府在严格按照预算控制支出。 高盛还认为,与过去相比,财政政策的反周期作用近期更为明显。在1994年宏观经济紧缩的时候,财政赤字几乎使支出翻倍,而央行大量发行货币又造成了1994年24%的通货膨胀。与此相反,2004年充盈的国库使得央行在前三个季度能在外汇储备不断流入的情况下保持基础货币的稳定。 自1996年以来,税收在GDP中的占比增长很快,这表明政府对税收的管理更有效,但也可能对国有企业造成了更大的税收负担。而国库收入的好转使政府可以在一个好的时机进行期待已久的税务改革——包括所得税和增值税改革。 1994年中国进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财政改革,目的是使税收在GDP中的占比更大,同时保证中央政府在税收收入中得到更大的份额。由于采取了税收管理改革,这次财政改革成效卓著,使税收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从1995年的10.7%猛增到2004年的20%。高盛认为,在这场意义深远的税收改革中,仍有很多东西需要完善,特别是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及其所影响的地区收入差距。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收入体系方面的两项关键性改革,这些很可能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一是按照世贸要求的国民待遇统一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其二是将增值税的征收对象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 高盛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改革还有很多未定因素,但这两项税收改革能帮助内资和外资企业获得平等的地位,对企业收入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决策。和中国制定政策的其他方面一样,这都需要更大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即将在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否会使这个问题更明朗化,市场将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