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布朗在中国发动对英结构性经济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03:1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雷帆周杨发自北京上海

  昨日傍晚,正在北京访问的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宣布,他将在今后几天对外公开英国政府在金融服务、科学和教育这三个领域的大规模改革计划。他说,作为英国“结构性经济改革”的组成部分,这些改革措施将“有助于英中合作。到2007年,使英国对华出口扩大到现在的2倍,到2010年,扩大到为现在的4倍”。

  布朗今天将抵达上海,将更多关注具体的中英产业合作,如旅游业和金融服务等方面。预计他将公布与中国的金融服务机构发展联系的计划,包括鼓励更多的中国公司到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至于到深圳的访问,预计布朗的关注点将集中在科技领域。

  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财政部长金人庆会晤之后,布朗随后参观北京首都机场扩建项目。昨天晚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面对包括余永定、汪同三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布朗特别推出并介绍了他旨在提高英国国库收入的“五点计划”。而通过教育出口,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教育出口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朗在讲话中宣布,英国政府“将使在英国完成高等教育的中国学生在英国居住和工作一年成为可能”。他同时提议,中国政府也可以做出对等安排,允许在华英国学生在中国居住和工作一年。

  此外,布朗的“五点计划”还包括,未来5年,让英国的所有学校都与海外的学校结成对子,据统计,目前已经有150所英国学校与中国学校建有校际联系。布朗在昨晚的演讲中,陈述教育出口的效益,他表示,仅仅5年间,作为一种出口产品的英式教育的价值几乎翻了一倍,从原来的65亿英镑增值到103亿英镑。教育以及相关的服务现在是英国增长最快的出口产品,已超越食品烟草、飞机等产品的地位。据这位英国财政大臣预计,到2020年,教育出口对于英国经济的贡献每年将超过200亿英镑。

  布朗还警告,如果英国不努力促进科学研究,英国可能会落在中国之后。“中国的发展帮助我们理解何谓变革,并帮助说服英国人改变。”中国的经济实力并非威胁

  此外,布朗还在演说中盛赞中国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他说,“中国一个国家在过去几年里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比整个G7集团合在一起还要多。”布朗敦促西方正视中国经济的崛起——“是机遇而并非威胁。”

  布朗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器。“如果没有中国,世界贸易增长将完全趋于停滞或负增长。”他指出近年来当西方经济陷入困境之中时,中国为保持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贡献。

  在2月初召开的G7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布朗表示中国已经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之中,不容忽视。针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中国承受了巨大压力。布朗对此曾表示,不能小视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我不仅仅以英国财政大臣的身份,同时也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对中国在稳定世界经济中日益增长的重要作用表示支持。”

  “英国是今年G7峰会的举办国,而中国也将在10月份首次举办20国集团(G20)财长峰会。我们将就中英双方以及世界经济在下一阶段所面临的挑战达成共同议程。”

  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威胁”,对中国的出口商品采取保护主义的态度。布朗反驳说,“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不过是徒劳无功的努力,是试图抗拒不可避免的变化。”在英国,不论是啤酒厂还是大学,都将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层视为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百安居(B&Q)在中国已经有21家分店,英国最大的零售商特易购(Tesco)去年在华投资一家大型百货超市连锁店——乐购,英国的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也将在中国内地成立第一家学校。

  布朗在其演讲中举例说,“世界上25%的洗衣机、50%的照相机和90%的玩具都由中国制造,同时中国还是全球水泥、钢材和铁矿石的最大消费者。所以,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既是全球经济最大的能源消费者,同时也是高科技的重要创新者。”

  “中国在科学研究领域重振雄风并不意外。这个曾经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国度现在每年培养出200万研究生,其中包括5万名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

  布朗自1997年以来一直在布莱尔内阁担任财政大臣,他一直相信,未来数十年,中国将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对英国公司而言,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已经承诺,将在其第三届任期结束后卸任,而假如英国工党赢得今年5月份的大选,布朗很有可能成为布莱尔的继任者,

  所以此次布朗访华的意义,也许会超出贸易意义。

  布朗小资料

  英国财政大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委员会主席戈登.布朗1951年2月20日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父亲是牧师。1968年加入工党。1972年和1982年分别获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72─1983年先后任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技术学院讲师及记者和电视台编辑等职。1977─1983年任苏格兰工党执委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国会议员,任工党苏格兰主席。1985年后任工党影子内阁财政首席秘书、贸易和工业事务发言人、财政大臣等职。

  1997年5月2日起任财政大臣。1999年9月11日起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主席(该组织后改名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委员会。2001年6月8日连任财政大臣。(新华社)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