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明倬 北京报道
“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 2月16日,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直接体现了今年政府反腐败工作的转变。
从2003年开始,国务院的廉政工作会议已经连续三年在中纪委一月的全会之后召开,对政府进行反腐廉政工作布置和规划。而在去年的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提出要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实惠。
而今年会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应急的治标措施到治本制度安排的转变。这也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此次会议上的一个反映。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产生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已成为高层的共识。
在本次会议上,温总理提出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工作: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严格规范和管理土地市场、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并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是这次会议上的一个新提法。温家宝提出要把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作为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以往,此次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
这是在去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后,在进一步完善和坚持科学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要求下提出来的。
今年开始要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公开招投标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后评价制度和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而且对腐败多发的交通、城建等重点领域提出了要进行重点项目监管。
另外的七项工作重点,一直是这两年来的重点,但是在具体工作要求上仍有了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近些年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2年到2004年,国务院共取消和调整了18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在《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明确区分核准制和审批制概念。
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要进一步严格规范备案、核准的范围和程序。设定行政许可事项必须有法有据。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此次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1998年以来,针对财政管理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委和环节,重点抓了“收支两条线”等几项工作,目前,全国所有县以上执收执罚部门对行政事业收费和罚没收入都进行了“收支两条线”,并已经向乡一级延伸。
2001年,中纪委五次全会把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列入反腐败抓源头的范围。从那一年起,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水利部、科技部等6个中央部门试点,2003年底中央已经有82个一级预算单位以及所属1288个基层预算单位纳入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与此同时地方也开始了试点改革,到2003年底,地方26个省份120个地市已开始进行改革。本次会议提出,中央部门要全面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地方要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除此以外还要加快部门预算改革。
在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上,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就把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但那时仅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对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今年进一步提出了要完善监管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加强对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年度经营业绩责任制和经营者任期业绩考核责任制,加强对国有金融机构的监管。这些措施细化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内容。
继2004年1月召开的中纪委第三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行市(地)级政务公开,深化县级和乡镇政务公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要全面实行办事公开”以后,国务院第二次廉政会议把推行政务公开作为一项工作重点,政府机关办理的行政事项能够公开的都要向社会公开。而今年在三次廉政会议上更进一步提出了要使政务公开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