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资源枯竭型城市宿命 阜新转型之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0日 09: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徐万国 北京报道

  2月14日,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一声巨响,给农历春节的喜庆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是近50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之一。截止到2月18日,事故已经确认210人死亡,29人受伤,并有5人生死不明。

  目前,救援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一位来当地参与事故调查的领导说:“没有找到的几名矿工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除非真有奇迹发生。”

  这将意味着,此次事故将吞噬215名矿工的生命。

  过去3年来,阜新的头等大事就是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农业产业化城市急速迈进。而现在,原本指望靠最后一点煤炭开采为经济转型过渡期提供支持的梦想,一下子变得十分渺茫。

  又是超产之祸?

  关于此次事故的原因,目前尚没有确切的说法。按照新华社发布的消息,事故是由于矿震引起的瓦斯爆炸。

  据地处阜新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瓦斯突出专家张宏伟介绍,在矿难发生时,阜新市地震局监测到了矿震。张宏伟说,一般情况下,矿面掘进散出的瓦斯和掘进进度是有计划和按比例的,这样才能确保散出的瓦斯会被等比例地稀释。如果发生矿震,瓦斯有可能会突然大量涌出。

  这到底是不是此次事故的真正原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表示,事故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调查。但是“但凡瓦斯爆炸,纯粹说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是说不过去的”。

  另据调查组不愿具名的人士指出,只要严格按照瓦斯治理规程操作,如尽量减小井下瓦斯的浓度,避免井下出现明火,煤矿瓦斯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大量的实践证明,一起起瓦斯爆炸事故,与其说它们的罪魁祸首是瓦斯,不如说是人的行为本身。

  在阜新矿难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王德学副局长指出:矿难与超产不无关系,并一连四次强调超产“教训深刻”。

  在阜新当地,也流传着孙家湾煤矿突击生产的说法。一位矿工对媒体透露,发生事故的孙家湾煤矿已经完成了预定产量,但是为了更多的利润,领导不惜节假日,照常让工人加班,才酿成大灾。

  更为严重的是,孙家湾煤矿还存在强制加班的现象。孙家湾矿工包红岩说,春节前矿上规定,为了不耽误生产,从2月1日到2月23日期间只在大年三十?8日?放一天假。为了防止矿工在春节期间请假回家,矿上规定从每人工资里面扣留400元作为押金,如果在这期间不请假,过完节后每人发给100元奖金。如果请假,一天扣除100元钱,直到400元扣完为止。

  阜新市经济信息中心一位人士解释称,超产、谋利才是真正的矿难诱因。甚至还有人透露,孙家湾准备了两套产量数据,一套是为了上报,一套是实际产量,实际产量与上报数量相差悬殊。

  国家安监局的紧急会议在强调吸取孙家湾矿难教训的同时,还披露了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疯涨的情况:今年头一个半月,全国原煤生产增长幅度前所未有,乡镇煤矿增幅达82.3%,地方国有煤矿增幅达48%,国有重点煤矿达12.4%,其中增幅以春节期间为甚。

  而按照管理,春节期间大部分煤矿都需要进行整修,业内习惯称其为“春休”。

  国家安监局有关人士说:“如果按此速度,今年原煤产量将达到26亿吨,这是个不切实际的数据。”

  20年前的预言

  对于正在转型中的阜新来说,孙家湾事故无异于雪上加霜。

  “作为全国426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阜新正在从‘沉陷’中寻找可以再生的道路,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何况发生这么大的事故?”阜新市政府一位官员无奈地说。

  按照阜新的设想,他们准备利用最后一点煤炭资源,支撑阜新走出“矿竭城衰”的噩梦。一方面,可以使几十万采煤大军暂时能够保证就业,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当前比较景气的煤炭开采中增加一点资本积累,以使这个曾经以煤为生的城市,转向农业产业化城市,实现经济转型。

  为了这一转变,阜新市老中青领导整整呼吁奔走了20年。20年前的1985年,一封不亚于八级地震的公开信震动了辽宁省省委:

  “煤炭企业都有一个‘建设—发展—萎缩—报废’的过程,按照这一规律,阜新矿务局在20年后,就将进入萎缩期。前30年,阜新形成了单一的煤电工业城市;在今后20年间,我们如果不能迅速地把其它工业发展起来,20年后,阜新将发生更严重的困难。”

  “新邱煤矿曾是一座年产100万吨的大型井,现已萎缩到十几万吨,全矿职工出路成了大问题,如果我们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地方工业,那么,新邱矿的现在,就是阜新市的将来。”

  公开信的作者是时任阜新市委书记马波。其中,马波所说的“20年后”,就是2005年。今天,马波的预言几乎都成为现实:阜新市的城市整体生存压力已经迫在眉睫。

  马波提出的问题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2001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确定阜新为全国惟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新格局。

  经济转型成了阜新人的“天字第一号工程”。根据计划,阜新将用三年左右时间为经济转型打基础,即到2005年,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06年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现代农业体系,形成具有阜新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已经在阜新建成,但是正如市政府的那位官员所言:阜新经不起风吹雨大,矿难的发生再次把阜新推向了生存边缘。在这三年来,虽然转型略见成效,但是78万人口的城市,依然有近20万失业人员,市区人口有1/4处于最低保障线下。

  资源枯竭型城市宿命

  马波信中提到的新邱露天煤矿,当年的采掘机和运输煤炭的机器设备仍然矗立在冷清的矿场,机器已经锈迹斑斑。如今,这已经是阜新关闭的众多煤矿之一。

  再过七八年,阜新的煤炭开采将划上句号,结束它的历史使命。那时候,这个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煤电基地或许将随着成功转型而变成大片农田。

  “如果真能变成农田,那就是阜新最好的归宿了。”一位当地人说。

  然而,阜新只是全国426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的一个,充其量算是目前最严重的一个。但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惟一试点,阜新的成败关系着全国400多个城市的前途和命运。

  为了阜新,为了全国400多个相同命运的城市,阜新留下了几乎所有国务院领导的脚印。

  在矿难发生前,为了支持阜新成功转型,根据以煤炭开采作为过渡期支持的策略,国家已经决定拿出40亿元支持阜新勘探新的接替资源。勘探工作原计划3月开始启动。但矿难的发生会不会使该计划出现意外,目前不得而知。

  如今,阜新转型依然前路漫漫,成功与失败尚不能断言。“这是一条正在探索的道路,没有人能打包票。”阜新市经济信息中心的人士说。

  而其他资源城市,发展历程和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克隆肯定是行不通的。事实上,在阜新转型的同时,部分资源枯竭城市也正在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调整。这其中包括黑龙江大庆、新疆克拉玛依、河南平顶山、山西大同、山东枣庄等城市。据悉,大同转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和煤炭的深加工方面;平顶山的转型方向除了煤化工和旅游外,还将发展盐化工;克拉玛依则将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

  中国矿业协会会长朱训认为,阜新模式虽然是试点,但不是完完全全的样板,中国资源型城市应该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另外还应该延长矿产品深加工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附加值;煤城可以实行以煤发电、以电炼铝,煤电铝一条龙等。同时,鼓励其他非矿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阜新市政府外宣处一官员表示:“对于中国亟待转型的资源枯竭城市来说,路就在脚下,不过这条路上布满荆棘,而矿难是深渊,我们惹不起。”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阜新矿难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