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趋紧态势明显 数量手段转向价格手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9日 10:08 《财经时报》 | |||||||||
2005年的货币政策趋向不是宽松,但也不能紧,更不能过紧。根据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国内外的实践,货币政策操作也可以松紧搭配。利息还可以适当提高,以改变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利差则可以缩小,而货币供应可以稍松一些,即可以在升息的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使总的松紧程度基本保持不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财经时报
贷款明显趋紧 2004年12月,在央行紧缩政策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继续回落。截至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分别低于原定调控目标3.4和4.4个百分点。既说明原定目标偏高,也表明紧缩可能有些过度。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1722亿元,同比少投放746亿元。 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2004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6万亿元,比预期调控目标少增3400亿元。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1354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5%,增幅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外汇贷款171亿美元,同比少增116亿美元。 货币市场运行良好市场利率基本稳定 2004年,银行间票据市场成员达到1027家,各类金融机构共发送回购和转贴现报价4761笔,累计金额20678亿元。除1月份受春节因素、4月份受中国人民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因素的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较高外,全年市场利率基本平稳。12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2.07%,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1.88%,比去年同期低0.29个百分点。 2004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了38.32%,其中成交美元2044.11亿、港币244.91亿、日元1349.63亿、欧元1.86亿,同比增长分别为38.35%、31.44%、77.21%和-37.37%。全年清算本外币资金共49324笔,折合人民币76778亿元。人民币兑美元和港币汇率相对稳定,兑欧元和日元汇率波幅较大。 股市大盘惯性下跌创下多年来新低 进入2004年四季度以来,深沪股市下跌走势依然不变。10月8日上证A股指数1464点开盘,12月31日以1330点报收,创下近55个月以来最低收盘,下跌9.1%。深市成份A股指数的开收盘分别为3774点和3271点,下跌13.3%,也接近4年半来最低点。全年深沪两市共发新股98只,筹集资金353.5亿元,创1997年以来最低点。B股市场基本上丧失了融资功能,与此同时,大量企业境外上市。 外汇储备继续大增“双顺差”的格局依旧 2004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51.3%,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0.5个百分点。全年外汇储备比上年增加2067亿美元,同比多增899亿美元。其中,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全年实现贸易顺差超过300亿美元,增长25.6%;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继续保持“双顺差”的结果。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以及国际游资的热炒,致使“热钱”大量流入,占了新增外汇储备的一半以上。由于央行的干预,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12月末为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货币政策趋紧态势明显数量手段转向价格手段 综观过去的一年,货币政策趋紧的态势是明显的,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央行升息0.27个百分点的操作,应当说是一个进步。虽然操作的时间晚了一些,如果4月操作,同时减少一些行政措施,也许负面作用会少一些;如果七八月出台,也许作用会更明显,但具体出台时机的选择还是恰当的,其在国外市场引起的反响大于国内,也说明了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这一操作标志着货币政策从数量手段转向价格手段,这是今后应当坚持的方向。 从年终的情况来看,货币紧缩有些过度,贷款明显趋紧,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26万亿元,比上年少增7400亿元,且主要是短期贷款,从而导致民间借贷利率明显上升。因此,2005年的货币政策趋向不是宽松,但也不能紧,更不能过紧。根据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国内外的实践,货币政策操作也可以松紧搭配。利息还可以适当提高,以改变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利差则可以缩小,而货币供应可以稍松一些,即可以在升息的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使总的松紧程度基本保持不变。 中国的金融市场与金融体制虽然年轻,却未老先衰,反应迟钝,实际上成为改革最落后的领域。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风险过分集中。在近几年企业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的比重分别为75.9%、80.2%和81%,2004年超过90%。这意味着社会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系统。 第二,政府支配资源的权力过大。除了四大银行由政府掌控之外,在直接融资资金中,政府债券比例过高,至少在八成以上。政府支配资源过多,必然导致资金整体利用效率低下。 第三,中国现有20多万亿金融资产,10多万亿居民储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大部分以短期存款的方式被动地存放在银行。 第四,银行资金运行形成短借长贷格局。短期存款比重已经由1999年的54%上升至目前的61%;中长期贷款比重已经由1998年的24%,上升到目前的61%,按揭资金还款期限普遍达到20-30年。 与货币政策操作上取得进步形成对比的是,资本市场却走入了极度困境之中。2004年以来,全球股市牛气不减,涵盖全球主要股市的富时环球指数上涨了12.3%,香港股市也表现不凡,唯独中国股市令人沮丧。 虽然在4月10日曾经出现过1857的高点,但年终却跌到了1330点,今年开盘再度下跌,1月31日,跌破1200点。与此同时,政府却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托市。在9月13日股指跌破1300点的第二天,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2月1日国务院曾经发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通常所说的《国九条》,在此后的三个半月之内,政府和监管部门三天两头出台利好政策,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到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从股票质押贷款办法出台到分类表决制度启动,等等。但是,股市却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于是,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的现象,一是股市呈现反经济增长的倾向,经济增长而股市下降,近4年来GDP增长了38.8%,而股市却从2245的最高点下跌了45%。二是政府强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但直接融资的比例却大幅下降,从2001年的27%下降到2003年的15%。三是证券投资的财富效应丧失,股市流通市值从2001年的1.7万亿减少到去年的1.4万亿,扣除新股发行因素不足1万亿。四是股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逐年减少,目前只有2000亿,即使加上3000亿元的投资基金证券,也比2001年减少2500亿元。如果说以前,中国股市“政策市”的特征非常明显,那么现在,“政策市”的政策却失灵了,市场的实际表现却与政府的愿望和政策的趋向背道而驰,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本来,在十多年的政策市中,中国应当通过制度改革使政府从股市的利益相关者,逐步转变为一个超越利益相关者之上的监管者,从而建立起一个市场化的股票市场。但是,政府的利益与股市高度相关,于是,中国股市不再是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而成为政府与股民之间的对局。 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和监管部门能否由此开始真正抽身事外,从利益相关者的错误地位重新回到本身应有的地位上。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国九条》的精神也就会得到落实,中国股市还是有希望的。在此之前,最好还是不要对股市寄予过大的期望。 (执笔:周景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