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过20多年的开放开发,闽东南沿海迅速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闽东南崛起推动福建发展
习惯上说的闽东南包括福建沿海的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5个设区市,土地面
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2110万,占福建省总人口近59%;拥有海岸线2000多公里,面积约占福建省1/3。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里没有上过像样的建设项目,古老的城市缺少经济辐射力,广大的农村基本保留自然经济状态。最近20多年,这片土地成为全国对外开放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初步形成了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和旅游度假区构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出现了万家外资企业争相抢滩、台资企业蜂拥、港资企业云集的喜人态势,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多个。这里的产业结构在完成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之后,又很快从工业化的准备阶段进入到中期阶段,其中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的比例达到55:45,电子、机械、建材三大部门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占到40%以上,初步建立了石油化工、汽车等新兴产业。闽东南的崛起推动福建经济走上持续稳定发展之路。20多年来,这个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3.8%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在国内的位次由第22位上升到第1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第23位上升到第7位,外贸出口也跃升至第6位。这其间,闽东南五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17%以上,总量在福建省的比重从一半稍多上升到约70%。
开放政策带动经济腾飞
1979年,中央授权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闽东南作为率先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福建决定把闽东南作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确定了“南北拓展,中部开花,山海协作,共同发展”的方针。接着又提出把闽东南作为一个经济区,建成海峡西岸繁荣带,带动福建省经济腾飞的战略思路。随后,福建又进一步明确了区域发展布局,制定了“以厦门经济特区为龙头,加快闽东南开放与开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区域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措施。在厦门特区建设上,福建把着力点放在内引外联、强化特区功能、建设现代化港湾城市上,并以全国人大授予立法权为起点,完善特区法规,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特区经济运行机制向国际靠拢。在整个闽东南地区,福建从加速开发港湾资源入手,抓好福州、厦门和湄洲湾三大海上门户建设,建立沿海高科技工业走廊、创汇农业基地和新兴第三产业开发基地,发展新兴的港口城市。去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凝聚全省各界的共识,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2004年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财政收入等多个经济指标全面超过预期,福建省上下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势头。而基础设施完备、市场化程度较高、资源配置较为合理的闽东南地区再次成为这一发展战略的最大受益者,经济、社会、文化等继续领跑福建省。闽东南地区现在已初步形成以闽南三角区、闽江口经济圈、湄洲湾沿岸为依托,以福厦交通主干道为主轴,“三点一线”连接沿海港口和新兴城市群的繁荣地带,成为福建经济实力最强、基础最雄厚、城市最密集、外商投资最集中、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市场机制最活跃的地区。(梅永存)(紫/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