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利红 罗科 发自北京
2月4日,温家宝总理亲笔撰写的《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全文发表,对5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得失进行了全面盘点。
温家宝总理细细数了笔账:5年来中央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约4600亿元,财政
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2000年至2004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8%、10.0%、11.3%和12%,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
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后中央将实施如下战略布局:坚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西部大开发在这个战略布局中占有突出地位。“中央完整地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会更有利于西部大开发。”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长期看有利于西部大开发。但考虑到2004年国债发行不会多于2003年,而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就业再就业、农业特产税改革等措施都需要中央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同时,企业向西部自主投资意愿依旧不强,所以西部大开发的资金压力还是不小的;此外,从新开工项目来看,西部地区投资增长的后劲明显弱于中、东部地区,2003年前10个月,西部地区新开工项目仅为24338个,比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分别少3489、14412个。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昨天(6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前几年国家对西部地区实行国债支持,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政策逐步由过去的扩张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整个国债盘子小了,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自然也会减弱。“以前国家对西部地区每年的国债支持都是1500亿元,今年还不知道具体数字是多少,但是肯定比1500亿元少。”另外,国债一般主要用来调整产业结构,今后国家财政支持会向西部地区的社会项目如教育、卫生倾斜。
2月4日当天,在“西部大开发5周年座谈会”上,曾培炎副总理针对人们产生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减弱西部开发财政支持”的担心,当场发表了“三不”宣言:“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动摇,对西部大开发支持力度不减弱,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步伐不放慢。”
“国家对四个经济板块的支持性质不一样,这不能说明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减弱。”陈栋生介绍,2004年年初中央党校召开了一个全国省部级一把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会议,会议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即宏观区域经济政策。东部地区本来发展不错,中央就鼓励其继续率先发展,并不给予财政上的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多,几代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国家就有针对性地支持其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及对阜新等十多个资源枯竭性城市加强扶持,促进其转型;中部地区则是从政策上、体制上进行支持。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肯定能促进西部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协会副秘书长肖金成说,东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比如财政转移支付,公共支出、公共福利均等化,东部企业西迁,西部劳动力、资源优势东移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中央重申西部大开发的系列举动中,温家宝总理对外鲜明公布,《西部开发促进法》已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
肖金成认为,西方国家发达地区开发欠发达地区一般都会专门立法,形成法律来保障一项比较长远的发展战略,不会因政府换届等原因而改变。“在我国,对开发某一地区进行立法,这是第一例。”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表示,中央将出台《西部开发促进法》也是借鉴美国当年开发西部时出台的《土地赠予法》。“市场力量本身是扩大地区差距,这就需要政府力量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中央通过立法是要将开发西部的政策稳定下来,从而将开发西部可持续化的同时,也向投资者表明中国政府开发西部的决心。”
杨开忠认为,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春节前夕的撰文讲话内容,象征着西部开发进入了从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以培育、扶持西部特色产业为重心的战略性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