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企业所得税内外合一 > 正文
 

商务部长助理:所得税变化不影响外商投资积极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 07:2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陈黛 发自北京

  在2月6日的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05新春座谈会上,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在总结了2004年外贸总体形势后表示,2004年的贸易总额增量中,外商投资占70%,民营企业占20%,这是外贸强劲增长的两大亮点。同时他强调,中国民营经济在外贸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了历史上重大跨越,进出口额达到11547.4亿美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35.7%,而其中民营企业去年的贸易总额大约为150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68%,远远高出全国贸易增长比例。

  谈到最近外商格外关注的内外资所得税合并一事,傅自应表示,改革开放的20年里,中国在前15年一直是用对外商投资的特殊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但是现在外商在中国投资,注重的已经不再是所得税等方面的优惠,中国不是他们投资利益的出发点,吸引他们的是在中国投资所带来的全球性经济效益。

  据傅自应透露,外商在中国的企业的账本上,亏损的占60%,持平的占20%,只有20%的企业是盈利的。但这并不说明外商在中国投资是失利的,外商仍然在以平均每年600亿美元的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国内巨大的市场,低价的生产要素,更加是外商趋之若鹜的原因。

  在傅自应此前与韩国LG的一位高层见面时,这位高层向他抱怨LG在中国的亏损以及未来对外商的政策变化,傅自应反问他:“既然亏损,你们LG去年在中国的投资为什么增加了15亿美元呢?”

  傅自应与这位高层分析了LG等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情况:公司把基建、研发等方面的投资投在韩国国内,利用中国的市场和低价的劳动力以及对外商的优惠条件,在中国生产产品再返销回韩国,把最赚钱的环节留在国内,当然在中国的账本上显示的是亏损。

  所以傅自应得出结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对外商并没有太大意义,对外商的优惠政策即使有变化,也不会影响外商的投资积极性,因为在中国的利润体现不是他们的根本考虑。

  另外,去年贸易总额增量的20%是民营企业贡献的。傅自应表示,民营经济在外贸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是中国外贸政策取向变化的一个成果,由以前过多注重对主体、对商品的支持转向了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方面的支持。

  傅自应表示,商务部将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鼓励和支持,因为他们对政府的依赖少。比如西班牙出现的烧鞋事件,受损的民营企业就没有去找政府,而是自己承担了损失。如果是国企在海外遇到这种事件,就会回来找政府,找中央要政策补偿。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所得税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