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闪起刺眼的红灯 困扰沿海经济发达省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 16:53 新华网 | |||||||||
新华网杭州2月6日电 (记者 朱立毅 王建华) 在浙江省德清县的一家服装厂,充斥着寂寥和冷清,一群麻雀在厂房的台阶上嘻闹觅食,车间里几名工人则心不在焉地相互取笑,而就在一个星期之前,这里还满是忙碌和喧嚣。
“以前是老板招民工,现在则是民工招老板了。”服装厂老板李献平一脸无奈。 现在正是签订外贸合同的旺期,可在他的厂里,上百名来自贵州、江西、安徽、四川等地的民工已陆续返乡,和家人团聚过农历新年。 “照这样下去,签再多的订单也没用,订单越多赔得也就越多,”李献平指着几乎空荡荡的生产流水线。 不仅仅是李献平的服装厂,整个浙江省都似乎在为“民工荒”愁眉不展。在这个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的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目前劳动力短缺约50万人,占劳动力总需求量的35%。 而在广东、江苏和福建等地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民工荒”。一些报道说,中国制造业的龙头——珠三角地区至少有200万劳动力缺口。广东的一些企业甚至因为找不到工人而被迫停产。 目前“民工荒”的最直接原因是传统节日春节的临近。返乡过年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另外,由于中国在过去的一年加大了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民工返乡潮在今年元旦期间就已开始出现。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民工荒”愈演愈烈。 其实,“民工荒”并非只是中国劳动力供给的春节难题,就在整个2004年,“民工荒”一直困扰着像浙江和广东这样的沿海经济发达省份。 在号称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而且廉价的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这个消息似乎是天方夜谭。 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有约1.2亿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分布在建筑业、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未来,中国还会有多达3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工作。 目前,工资性收入已成为中国农民增收的第一动力来源。在有些地方,外出务工收入已占农民年收入的2/3。 可是,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确出现了矛盾,尽管矛盾只是暂时的。 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一份名为《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缺工现象》的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第二季度,在上述四省的12个城市,70.4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但用工单位的招工名额为108.7万人,缺口达38.3万人。 广东省统计局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有超过70%的企业表示目前招工“很困难”或“比以前困难”,短缺对象主要是普通工,而对中高级技工和管理者的需求则较少。 这份调查称,2005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预计超过100万人,并继续呈上升趋势,珠三角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及时招到足够的“工资要求较低的民工”。 “局部地方发生‘民工荒’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太低。”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援引一份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收入的调查资料说。这份调查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平均月工资只有600元左右,这与10多年前打工收益相差不大。而在同期,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却超过9%。 “这好比驾驶拖拉机追赶火车,”在火车站候车的江西籍女工胡腮英说。8年前,她刚到杭州打工时的月薪是450元,而现在是550元,只涨了100元。因此,她和丈夫已决定,春节后离开位于杭州郊区的那家塑料厂。 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就业,是因为做工收益要远高于种田。虽然2004中国扶持农业的政策提升了农业的吸收力,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些企业的恶劣务工环境和低下的报酬是使农民工望而却步的主要肇因。 “抱怨劳力短缺者,为什么不提高民工待遇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先国说,“因为廉价劳动力是一些企业赚取利润最大化的最简单、最有效的筹码。” 分析人士说,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确实使打开国门20余年的人口大国受益匪浅,带动国内加工制造业迅速膨胀,但是,这种过度依赖于低价所获得的竞争优势频频遭遇国外贸易壁垒。2004年,西班牙甚至发生了焚烧中国鞋的事件。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也面临着挑战——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廉价劳动力并非中国独有,众多发展中国家正在紧追中国龙。 “‘民工荒’亮起红灯的同时,也应成为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机遇。”姚先国说。 劳动力短缺现象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决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求至少两年作一次调整,并且督促企业经营者严格执行保障农民工待遇的法律法规。 北京、上海等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始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或医疗保险范畴,并向一些农民工提供廉价租房及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