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探索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 正文
 

市场政策环境基本成熟 汇率机制改革逼近临界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00:57 中华工商时报

  于力

  新华社专电明确指认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已基本成熟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近年来连创新高。到2004年年底,其余额达6099亿美元,占GDP总值的35%,位居世界第二。有关观察家认为,外汇储备过快增长,正将我国汇率机制改革推向
临界点。

  升值预期依然强烈

  2004年,我国新增外汇储备达2067亿美元。就在这一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6.3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319.8亿美元。许多人做了一道直观的减法后不免生疑:2067亿美元减去贸易顺差与利用外资之和926.1亿美元后,剩余1000多亿美元从何而来?

  专家指出,尽管不能简单地将这1000多亿美元归属为投机资本,但其数额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却是正相关的。在升值预期作用下,居民个人纷纷将手中闲置外汇卖给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去年仅这一项净结汇即达数百亿美元。

  由于强烈升值预期,企业则进口不购汇———使用自有外汇或外汇贷款对外支付,并提前收回境外外汇资金卖给银行,由此多结汇和少购汇也在数百亿美元。如果再加上外债结汇和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及外汇储备的经营收益,这些项目之和将近1000亿美元。

  去年以来,在外汇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为保持汇率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为人民币升值减压的举措,如放宽外汇流出限制、方便企业持汇、加强外汇流入特别是结汇管理等。但是,这些“严进宽出”的做法,并未能有效缓解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势头。从目前市场供求状况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强烈。

  专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外汇管理当局出台的多项举措,属不得已而为之的行政手段。在经济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行政手段对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小。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还在于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盯住汇率成本加大

  对于汇率政策制定者来说,是否对汇率机制“动手术”,关键要看这一机制能否既促进经济增长,又不会造成套利资本的大进大出等失衡现象。

  伴随着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加大,货币政策效力已在相当程度上被削弱。在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盈余与大量资本流入,必然导致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快,从而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为抑制货币扩张,央行不得不大规模发行票据,频繁进行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可随着票据发行数量的增加与期限的延长,其成本也不断增加。同时,金融机构持有大量央行票据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旦利率上升,很可能导致银行资产缩水。

  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还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浪费。在储蓄资金富裕的同时,大量外资持续涌入,说明我国并没有利用外资而是被外资利用;而向国外输出资本,则不啻于“穷国帮富国”。

  虽然,美联储一而再、再而三的加息可以部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但相对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压力来说,仍是“小巫见大巫”。

  从我国自身利益出发,现在已到重新评估现行汇率机制的时候。

  汇率机制改革条件日趋成熟

  人民币汇率问题,与其说是汇率水平问题,莫如说是汇率形成机制问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近乎不动,已难以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其弊端显而易见:当美元兑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时,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波动。汇率形成机制不改革,人民币就难以灵活地在欧元和美元之间找到平衡,极易招致欧美联手“打压”。

  专家达成这样的共识: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微调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已经基本成熟。近两年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步伐明显加快,资本项目中一些管制正在放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所有这些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都为汇率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而去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更进一步显示了我国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决心,也预示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终将回到既定轨道上来。

  至于汇率改革时机,专家认为,很可能选择在人们对此问题不太关注的时候。因为,长期以来,货币当局一直担心,在面临较大升值压力背景下,任何增加汇率弹性的举动,都有可能被市场误解为人民币开始升值的信号,从而使改革效应大打折扣。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