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信息共享长三角大通关遇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05:15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胥会云洪其华发自上海 2005年,上海海关除了深化大通关工程之外,还将与南京、杭州、宁波等海关研究探讨“选择申报、多点放行、统一平台、区域联动的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新模式”。 这是日前举行的上海海关2005年工作会议透露的消息。南京海关办公室工作人员昨天
亚太博宇物流分析师马小凡对记者说,虽然“大通关”的概念很早就提出来了,也已经有了一些区域性的合作形式,但整个长三角的大合作尚未形成。 “大通关”是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工程的简称,最早由宁波、上海在2000年提出。200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通知》,明确指示“实行‘大通关’制度,提高通关效率”。 自2001年起,宁波、上海等口岸都实施了“大通关”工程,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开始进行区域间的合作。 2002年,宁波海关与杭州海关合作,实现杭甬大通关,开通了义乌至宁波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快速通关等工作。 2005年1月25日,在温州举行的杭州海关关区关长会议透露,杭州海关和上海海关推出进出口企业转关6项便利措施,探索在“长三角区域海关一体化”的背景下,寻求口岸、内陆海关资源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开创各类多式联运和转关监管模式。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任施定邦表示,“大通关”工程可以明显改善以前“船货压海关”(因通关手续繁琐,导致许多货物积压在海关)的现象,实现后必将大幅提高港口效率,不仅能促进贸易,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效益现在都难以衡量。 施定邦认为,由于海关关税是国家统一征收,不会出现明显的税收分歧,因此“大通关”工程在行政区域方面不会存在明显障碍。“但管理将是一个较大问题,‘大通关’必须通过一套有效的信息系统去实现。” 马小凡对此表示认同,“大通关”工程需要用“电子化方式”来实现,不过具体实施起来还有一些技术困难。他说,除了相关地方海关能否通力合作,摒弃“地方利益”,“大通关”工程最大的技术难题是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共享系统。香港也是在近期才开始实施一套海关信息系统,这套系统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之一,但内地还没有这样的条件。据他透露,2004年年初,全国海关也为探索提升信息共享系统作过尝试,但效果不太理想,特别是地方上的进度非常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