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亿元老工业基地调改专项资金六成流入东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03:32 第一财经日报 | |||||||||
专家认为,解决东北困境的当务之急首先应该是解决遗留下来的体制成本问题,其次再实行大的发展规划 本报实习记者贾林男赵希发自北京 今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第一批)国家预算内专项资
昨天(3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办了解到,下达的63个项目涉及矿山改造、变压器制造基地建设、电机改造、重型机械、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等多个领域。63个项目中东北老工业基地占有40项,其中辽宁省19项,吉林省8项,黑龙江省9项,大连市3项,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1项。 今年是国家启动该专项资金的第二年。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宣传处处长唐华介绍说,与去年的立项不同,本次下达的63个项目是经过了包括政策研究、土地、环保等各种建设程序的审批后最终确定的,已是切实可行的了。 唐华表示,“这种项目的资金大部分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为了调动投资积极性,国家才给予相应的投资补助。”他还透露,本次国家国债资金比例比去年有所减小,而企业自有及自筹资金、银行商业贷款、国外银行或其他机构的贷款所占比例都在上升。 下达款项将按照地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的程序,由企业自行与银行协商。黑龙江省发改委投资处兰处长说,像哈电设备这样的中央直属企业,其改造投资是不通过地方发改委的。 “这种投资方式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李处长认为它对黑龙江的工业发展功不可没。黑龙江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省工业增加值为15.3%,高于2003年的12.2%。这与去年国债资金的扶持是分不开的。 也有一些专家对这种“铺新摊子”的做法表示了质疑。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认为,解决东北困境的当务之急首先应该是解决遗留下来的体制成本问题,其次再实行大的发展规划。“像一个吉林市就需要解决企业改制后的工人补偿金和养老保障10亿元,职工安置、内部改革问题不妥善解决,东北难以摆脱困境。” 高梁还提及了投资战略的另一个弊端——装备工业对国外设备的过分依赖。他介绍说,目前国内投资额占GDP的40%,其中又有40%用于设备购置,而购置设备的60%都是由国外进口。“技术投资一味依赖国外,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一大障碍。” “以国家组织投资的方式向东北‘输血’相当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补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说,“这有助于改善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 “仅仅靠国债投资计划肯定是不够的。”杨帆说,除了向老工业基地“输血”,发展民营经济、惩治腐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