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东西的中部从何崛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 10:57 《小康》杂志 | |||||||||
“我们不是东西。”山西人自嘲地说:“既不属于东部,也不属于西部。”不仅是山西人这么说,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的人都经常带着这种酸溜溜的口气嘲讽自己,他们羡慕“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向往“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繁荣,暗叹自己发展的缓慢。 不过,现在他们可以把“东西”扔掉了。200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
可如何崛起、从何崛起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本刊记者 秦俊勇 文 中部之争 这些问题摆在中部各省之间,则形成了一种“中部老大”地位的争夺战。 首先是河南媒体率先发出要做中部领头羊的口号,而后湖北、湖南等省份先后宣扬自己的地区优势,希望能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谋得“大哥大”的地位。 其中湖北属于中部地区的“领军人物”,1988年,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在一次省委会议上就正式提出“湖北崛起中原”的口号,并写入红头文件,形成湖北省的行动纲领。15年后的2003年两会期间,武汉市长李宪生再次提出“武汉在哪里?”中部发展的问题也再一次受到公众的注意,也让高层加快了“中部崛起”实施的步伐,但是如何实施却没有进入日程。 2004年两会以后,湖北对于中部崛起的企图越来越强烈,尤其是武汉,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工业城市在解放初期,经济还是仅仅落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近年却日益落后。但即使如此,它的GDP依然在国内城市排名中位居13,影响力遍布周边各个中小城市,围绕它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经济城市圈,而它天生的影响力,也让其一直拥有东山再起的野心。 所以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部崛起”之后,很多世人把目光给了武汉,纷纷看好这个年老却又拥有无限潜力的城市。 但中部毕竟不属于湖北一家独有,也不存在一个武汉这样的“老大哥”,还有许多后起之秀,很多实力超群的城市,他们都希望能领先中部,成为“带头大哥”。 其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当属河南省,就在中央经济会议结束不久,河南媒体就发表了一篇《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建设》的文章,详细分析了中部各省所面临的环境和自身条件,表达了河南“鼎立中部”的急切之心,认为郑州城市群是引领中部的最佳选择。 在这声音的背后,则是河南经济实力的体现,它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六年名列全国第五,位居中西部之首。而且在面积不足全国1.8%的土地上,养活了1亿左右的人,显示出其强大的发展潜力。事实也如此,在当今中原,山西、河北都暂时无法与其争锋。 虽然湖北、河南面对中部的“老大”位置,雄心勃勃,可是其他几个省份也不会轻易地拱手相让,山西在自家的地盘上拥煤自重;湖南在本省筹划建立长株潭城市圈,希望做中国的“第五极”;安徽则通过调整结构,力求在中部率先突破;江西则在三年前就提出中部崛起的口号,倡导“中部崛起”看江西。 六个省份各自觉得自己能成为中部老大,可以带领中部城市突破困局,可是在这片哗然背后,并不是简单的摆脱困难那么简单,各个省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纷争的背后 “大城市圈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说。 而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南方的珠三角、东南的长三角、北方的环渤海、这些都是以某个城市为中心,继而形成一个经济圈,带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面对开发成熟的东部经济,这种模式也成为中部各地方效仿的手段。 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湖北的武汉经济圈、湖南的长株潭一体化、江西的昌九工业走廊、安徽的合肥—芜湖都市带,都是城市群强有力的争夺者,唯独山西默默无闻,缺乏足够的实力。 在这五个城市圈的争夺中,谁先获得老大地位,谁就能取得中央政府的青睐,甚至可以得到经济、政策上的各种优惠,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军人物”,带动其他城市群的发展。从而在区域内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在中部突破的过程中获得主动先机。 可是目前中央政府似乎还没有就此表示出任何态度,虽然“促进中部崛起”被列入2005年的任务之中,但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动作表态,没有设立如同“西部开发办公室”那样的专职单位,也没有出台给予西部一样优惠的财政、金融、投资环境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文件。 不过停滞已久的中部各省已经无法顾及许多,他们如同饿急的婴儿,借着母亲给予的部分条件,四处寻找自己的食物,并且借机向母亲提出自己的要求。 河南省许昌市副市长王泽河在2004年深圳的一次论坛上建议,中部崛起需中央给予五方面的政策支持:土地使用政策,中央和地方税收分成大部分留地方的政策,建设中部外向型出海口,成立中部开发银行和中部发展银行,优先实施“探索性措施”。其中有关财政倾斜的建议让很多的中部人兴奋不已,他们都希望能获得如同西部省份一样的财政优惠政策。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则认为,中部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应高度重视,加强中部地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央政府要舍得向农田水利方面投资,出台具体的政策。 湖北省也提出建议,希望能重视中部的教育建设,发展高校,吸引各地人才,为中部建设进行人才储备。江西、湖南、安徽、山西也面对中部崛起的机遇,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要求。而在这些纷争的背后,透视了一种地方和中央的利益关系,每个省份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中部崛起的突破口,获得中部崛起的中心位置。 悬念留在最后 目前为止,中央如何促进中部发展还没有一个成形的文件,只是在2004年初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促进中部崛起”;以及在2004年6月11日,温家宝总理在湖北召开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五省座谈会,研究了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之后在2004年岁末,“促进中部崛起”再次出现在2005年的工作任务之中。 但形势正在逐渐明了,2004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次年中央政府重点投资的五个方面,其中第四条显示要支持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中部崛起的重点项目。并且在当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表示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 这一系列的现象表明中央有扶持中部省份的意图,但也有学者建议各省份不要对中央能给予的政策空间抱有太大希望。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的知名学者胡鞍钢曾经撰文指出“中部不要希望中央给东部一样的特殊政策,中部是普区,普区要享受特殊政策,就等于没有特殊政策。只有开发才需要特殊政策,要特殊政策的开发是超常的发展。特殊政策的含金量是为了补偿超常的机会成本损失。有特殊功能,才能享受特殊政策。不给特殊政策不等于不重视。” 同时部分专家认为在国家把西部地区作为一个长期的区域战略重点的既定背景下,受资源供给的约束,中央政府不可能给中部地区更多的关照。这就决定了今后中部地区在发展战略的取向上,中部各省也不应该寄希望于中央政府在政策和直接投入上给予倾斜政策。 可见,只有中部各省的自力更生,依靠自己,才有机会突出中部。而如何突起,从哪突破,是否成为中部中心城区,这些不是问题的关键,也不是解决中部发展缓慢的理由。就如同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提出的“郑州-武汉-合肥”、“武汉-长沙-南昌”两个大三角战略一样,只有聚中部各省之力,通过国家实施,才能促进中部大崛起。 然而,在中央政策没有明确之前,一切都还是个悬念,中部六省依然在为争夺中部中心地区闹得不可开交。 中部五大城市经济带 【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天门、仙桃和潜江9城市,直径为200公里,总面积占全省的33%,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占湖北省的73%和74%。 【“长株潭一体化”】包括长沙、株洲、湘潭,是湖南发展最快的一个城市群。人口占湖南省的13.3%,GDP占湖南省的33.2%。 【“昌九工业走廊”】江西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从中部崛起,打造出省内“4小时经济圈”和省(市)际“8小时经济圈”,形成南昌与赣州为核心的“都市经济圈”。 【合肥—芜湖】安徽省正全力打造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的带状都市圈,使之成为安徽经济腾飞的增长极。 【河南中原城市群】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9城市为结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872万,河南省60%的城市分布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