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资委专题 > 正文
 

448个地方国资委全面建制 国资委系由虚做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9日 1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段晓燕 北京报道

  一个更具渗透力的国资监管体系正在强势推进之中。

  在1月14日的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提出,全国448个地级市要在2005年6月底前建成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形成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凡
地方政府不单独设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必须得到省政府批准。

  “如果地方的国有资产日后出现问题,便由省政府负责”,在面临许多质疑和质问之后,国资委下定决心整肃全国国资监管体系,推进“国资委系”。

  国务院国资委的强势表态已经让地方感觉到了压力。“地县市国资局或国资机构的建设方案已经在紧密筹办之中了。”山东省国资委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这将是国资委在2005年的一大重点任务,同时也是一大难题。”一位国资委官员表示。

  “国资委要扩容、扩权,要从虚做到实,必然会打破地方政府已有的利益格局,新的博弈不可避免。”国资委研究中心的一专家认为。

  国资委系由“虚”做“实”

  “李主任那天的讲话可以说是公开下了最后通牒。”国资委内部人士这样解读。

  从国资委成立开始,建立中央、省级、市(地)三级国资管理体系,保证各级的国有资产都能实现出资人到位,就一直是国资委的既定计划。

  按照国资委方面的说法,这个三级国资管理体系的组建原则就是李荣融提出的“三不原则”: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各地国资监管机构要接受和服从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上下对口”办事原则,上级政府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的国资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样,才能确保全国范围内,国有资产出资人责任到位,监管到位,在有序监督之下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2003年的一次会议中,李荣融乐观地表示,“今年(2003)年内有望建立中央、省级、市(地)三级国资管理体系”。

  而在2003年底,全国各地只有11个省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正式挂牌;到2004年底,全国448个地级市中,只有45%设立了国资监管机构,而单独设立国资委的城市仅39%。

  伴随这个并不乐观的数字的是,各界对国资委成立以来所交的答卷的质疑和指责的压力在逐渐升温,对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指责使得国资委面临巨大压力。

  于是便有了2004年6月-11月,国资委和财政部、监察部等部门联手举行的一次大规模摸底调查。这个涉及到21个省区市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的调查结果表明,各地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和国资国企改革不规范事实。

  调查报告称:“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地方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尚未成立,国有资产出资人没有到位,无从监管或者是没有监管。”

  “地方不想成立国资委,原因往往就是舍不得把效益不错的企业让国资委监管,长此下去,只会酿成一宗又一宗的贪污腐败个案”,在此次调查之后的一个总结会议上,李荣融明确表明,地方国资监管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

  这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在上报国务院之后很快得到批复,2004年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国资委起草的《关于设立市(地)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484号文件)。

  这个只有8条内容的通知,粗略对市(地)级(含自治州,下同)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组建工作提出了一些原则性意见,也为三级国资监管体系的形成做了名正言顺的铺垫。

  “三级体系如果建立起来,那国资委就真的从虚做到了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称。

  “双重领导”的意味

  但不容乐观的地方依然存在。

  “中央和地方国资委的职责权限界定,是三级国资管理体系的关键问题。”一位国资委人士称。

  国资委方面的解释是,国务院国资委对地方国资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关系,主要体现在制定规章制度、基础管理、指导国企改革和重组、制度建设等四方面。

  “这个界定其实比较模糊,怎样指导?怎样监督?”国家行政学院一位教授说,“比如,在国企领导人任命、国有产权交易等方面,究竟是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垂直力量还是地方政府的力量起主导作用?”

  而在1月15日的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党委书记李毅中对此做出的进一步解释是,“中央政府对国有资产保留的权力,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确定国有资本的控制范围;确定国有股转让的规则、程序;确定国有股转让收入的使用方法;确定统一的资本预算格式和程序。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享有相应的产权”。

  地方国资委的自主权还表现在,地方国资监管部门监管的范围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而不尽相同。比如,北京等地国资委,就已经将部分地方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纳入了地方国资委监管范围。

  “国务院国资委也认为,在监管非金融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可以由地方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国资委监管资产的范围,”李毅中表示,“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但问题是,在这种三级国资监管体系中,每个地方国资机构都存在“双重领导”,一方面是来自对应的各地政府部门,另一方面是来自其垂直领导的上级国资监管部门。

  “这两种角色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主线和暗线的界定和实际运作,对国资和国企的实际控制权的争夺,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地方政府和国资委之间相互博弈的主要内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这位专家认为。

  而来自国资委研究中心的一个专家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像国资委这样的特设机构,对国有企业改革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这种三级国资监管体系中,国资委不可避免地成为婆婆+老板了。”这位专家认为,“如果真的按照这种管理模式,国资改革的地方特色和创新活力将大大被扼杀。”

  除加速建立三级国资监管体系的机构外,国资委2005年国企改革的一个新的举措就是,中央和地方监管国企之间的股权置换。今年1月15日,李荣融在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的原话是,“今年要推进国务院国资委与各地国资委所监管企业之间的股权置换,通过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推进中央大型企业和地方重点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专家分析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从出资人资格和股权份额上,巩固国资委系的力量。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资委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