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农民增收缘何走出连续7年停滞 解读6.8%高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 10:1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 新闻分析:农民增收何以走出连续7年徘徊?——解读6.8%的农民收入高增长率

  新华社记者 宋振远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25日宣布,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实际增长6.8%
,是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最快的一年。人们普遍关心:农民收入何以走出连续7年低速徘徊?

  当盘点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时,“农民增收”无疑是分量最重的关键词。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不到4%,低的年份只有2%多一点;而同期,城镇居民的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去年农民收入达到6.8%的增长率,来之不易,可圈可点。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粮价高”,这是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对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评价。这一串“关键词”形象亲切,可谓2004年“三农”工作最具“标本”色彩的经典概括。

  需要指出的是,在四大因素中,最关键的、最具决定性的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的政策效应。一组数字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首先看“加法”——2004年,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超过2000亿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全年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增加近2000亿元;全年支农“三项补贴”达到140多亿元,其中用于粮食直补资金116亿元;全年用于农业的国债项目资金376亿元;全年安排农村扶贫资金120亿元。

  再看“减法”——2004年,“两项减免”政策使我国农民“减负”30%以上,减负总额达到302亿元,中央财政为此安排转移支付219亿元补助地方财政减收缺口。目前已有25个省份宣布提前免征农业税。

  专家们普遍认同:支农政策的“放大效应”是农民快速增收的直接动力。为遏制农民收入特别是种粮农民收入下滑的态势,中央将“三农”提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略,以2004年一号文件等政策措施为抓手,调动更多政府和社会资源施惠农村,有效提升了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比重。2004年,我国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增长约25%。这是多年未有的现象。

  除此之外,进城务工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为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民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清欠农民工工资,放宽城市户籍管理制度,降低农民打工成本,给农民工平等待遇,等等。尽管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根本消除,但上亿农民工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毕竟,相关的改革措施已行走在正确解决“三农”问题的轨道上。

  还有,粮价上涨、保护耕地、严控农资价格、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城市化进程加快等等。这些政策措施显示:我国新时期农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正在形成,它的特点被形象地称为“真金白银”“实实在在”,彰显“三农”工作正在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有序推进。

  过去的2004年,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2005年,农民增收前景如何?

  农业部负责人认为,农民增收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收入持续增长的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不可低估。

  中央在部署2005年“三农”工作时,提出“三个不能”原则,即2005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还要增加。国家统计局预测,今年我国农业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产量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农民收入仍会有所提高。 (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农民增收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