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广东珠三角治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13: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善哲 广州报道

  在奔赴贵州参加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的启动仪式之前,用心良苦的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晓军准备了两份礼物——一块送给贵州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的牌匾,上书“千里调水,心系澳门”;还有四瓶口感奇特的自来水,那是送给水利部的。

  “这些水是从澳门的自来水龙头里流出的,如果你用它来做汤,就不需要再往里面放盐了。”范晓军对采访他的记者说。

  澳门的处境,是珠三角城市群深陷水资源困局的一个缩影。一场自1963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咸潮,在去冬今春肆虐于珠三角两岸的大小城市,造成澳门、珠海、中山等城市1500万人的饮水困难。在咸潮的背后,是一场多年未见的大旱。

  自去年入秋以来,珠三角地区久旱不雨——位处最南方的广东,面临“缺水”尴尬。

  正在进行当中的广东省“两会”,“水”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热门字眼,关于节约用水、解决水荒的议案层出不穷。迄今为止,在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关于水资源问题的大会专题发言就有三次。

  广东的水资源困局

  1月22日,20多名正在广州参加广东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的澳门委员,忙里偷闲,特地拜访了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总指挥部正是设立于此。

  自去年入秋以来,广东遭遇罕见旱情,河流流量锐减,水库的蓄水水位持续下降,使得海水顺着河道势不可挡地逆流而上,河网密布的珠三角大受其害。

  咸潮的频频袭扰,对澳门、珠海、江门、广州等地的供水造成极大威胁。1月8日,挟天文大潮之势而来的新一轮咸潮侵袭番禺,导致日供水能力达20万吨的东涌水厂只能进行短时间制水。次日凌晨,测得每升水源水氯化物含量高达6320克,而生活用水的最低标准只是250克。

  珠三角是国家经济重镇,还承担着向澳门、香港的供水重任。在旱情和咸潮两面夹击下,珠江流域第一次实现大规模、远距离、跨省区的调水。在国家水利部的直接协调下,位于珠江流域上游的贵州、广西的水库开始开闸放水。须知,黔桂两省不但自己也在承受旱情所带来的困扰,而且调水会影响到当地水库发电的效益。

  据悉,整个调水工程涉及贵州、广西和广东三省以及西江、北江沿线7个水利水电枢纽和两个在建电站,调水线路1336公里,全流域合计调水7亿多立方米。

  除了咸潮和大旱,珠三角地区飞速发展的工业,更是加剧了环境所承受的压力。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珠三角每万元GDP用水高达630平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2倍之多,甚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珠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崔伟中在两会期间向外界透露了一个数据:目前,珠三角的污水排放占到了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还多。

  毫无疑问,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被日渐拮据的水资源挟持了。

  困局待解

  2004年,产业结构向重型化转变成为全国各地不谋而合的举措,广东亦不能外。在今年提交人大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方面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再次宣示了发展重化工业的决心。

  然而,广东在2004年所遭遇的水资源瓶颈,是广东在产业转型中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本次两会中,代表和委员们所提的与水资源有关的议案不少,有黎维贤委员所提的《关于广东应以节约能源为重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建议》、董富胜委员所提的《关于加强我省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议》、程永东委员所提的《利用水价作为杠杆创建全民节水治污意识》……

  而在早先的政协大会主题发言中,政协委员们的发言各有重点,但关键处被人归纳为两条: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循环经济原则,创新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依法治水;二是赋予水资源以产权属性,重视水价水权,实现用水安全。

  “多龙治水”一直是造成各地治水不力的痼疾之一。在原有水利管理体制下,水利部门管江河、水库,建设部门管城市供水,市政部门管排水,环保部门负责治理污水。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扯皮、推诿,以致治水工程进展缓慢、收效甚微的事例屡见不鲜,在去年深圳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就向有关政府部门大兴治水不利的问罪之师。

  体制不顺的顽疾,在旱魃肆虐的2004年也进一步地突出。有广东省内水利专家告诉记者,广东全省共有30多座大型水库,大部分以水利发电为主,而发电与蓄水防洪之间,具有某种矛盾。发电属于电力部门的业务,而防洪属于水利部门的职责,两者之间如何协调,要费不少脑筋。专家建议,广东东江流域的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三大水库应及时转换功能,变发电为主为防洪、供水为主。

  上述专家介绍,广东的韩江、北江、西江等河流尚有大量潜力可挖,从总量上而言,广东省并非资源性缺水地区,充其量是局部地区面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这在东江流域尤其明显。东江承担着向香港、深圳、惠州一线供水的重任,随着沿途城市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供水紧张的局面日益凸显。

  因此,他认为其他地区并没有开辟水权交易市场的迫切之需,而在东江流域的沿岸城市之间界定水权则是当务之急。“在随后的几年中,东江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只会更加严重。沿途城市之间、上下游地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必须尽快确立。”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