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中国人民银行 > 正文
 

张新被扶正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一职尘埃落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21:44 法制早报

  □实习记者 邢紫月

  1月18日,北京,谢平出现在《财经》杂志举办的“世界.中国2005年会”上。脸上依旧带着稳重的笑容,但他的身份却已发生了变化。

  就在一周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为“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宣布,谢平被正式免
去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职务,由央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张新接任。

  至此,悬置近四个月的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一职终于尘埃落定,自2004年9月开始的央行新一轮人事调整划上了一个句号。

  新一批“海归”

  央行金融稳定局首任局长谢平正式离任两天后,央行发布了题为《金融运行健康平稳,调控目标基本实现》的总结报告。这份对2004年的工作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对谢平工作的认可。

  回顾2004年9月下旬,自谢平出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之后,谁将接替他成为第二任金融稳定局局长就成悬念。

  这个挑战又显而易见。2003年11月成立的央行金融稳定局,其主要职责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参与有关机构市场退出的清算或重组工作;承办涉及运用中央银行最终支付手段的金融企业重组方案的论证和审查工作;管理央行与金融风险处置或金融重组有关的资产等。

  可见,金融稳定局位居要塞,业界有人评价其主事人选应满足四个条件:识宏观,会监管,有资望,懂洋务。

  那么,继任者张新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张新也是一位经济学者,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此前,张新在获得央行总行研究生部保险学硕士学位之后,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获金融学博士学位。在学术界,他功底深厚,游刃有余。

  不仅如此,他还有宏观经济研究的实际经验。他曾任世界银行(华盛顿)金融局高级金融学家,在世界银行金融危机处理小组工作,为世界银行和IMF金融市场研究小组资深成员。回国后,又曾担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其间的工作内容和央行金融稳定局的部分工作内容相关。

  2004年5月,张新和李波、张涛一起“空降”央行,分任金融稳定局副局长、条法司副司长、研究局副局长。据称,他们也是1997年来加盟央行的最新一批“海归”人士。

  “海归”用人路线

  在央行行长周小川投身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他养成了任用“海归”的习惯。与他一样,这些人熟悉西方经济学理论,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着留学西方的经历。

  去年9月起,央行官员换了不少,而关于中国金融人事大调整的消息亦不绝于耳。此次央行的人事调整,依然沿袭了周小川的人才新政理念——任用学者型人才出任关键部门的领导。通过近两年的人事调整,周小川成功地把自己身上的学者味道散布到整个央行。

  张新出任金融稳定局局长一职,则再次验证了周小川的“海归”用人思路。目前,央行的许多官员都具有“海归”背景;央行行长助理易纲就是“海归”中的佼佼者和代表人物。

  按照周小川的提法,央行要多渠道引进人才。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不仅要从央行系统内,也要注意从各金融机构、大学或科研机构引进;不仅要从国内培养的各类人才中选拔,也要从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中选拔。更重要的是,要为国内和海外归国人才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

  坊间质疑

  对于周小川的“海归”用人情结,坊间仍存有疑虑。

  回顾周在任中国证监会主席期间,也曾大批引进“海归派”,但最终,尽管革除了中国股市的部分积弊,却不能说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引入史美伦,似乎就为这样的质疑提供了论据。2001年3月,有着“铁娘子”之称的史美伦上任以后,刮起了一场监管风暴,大力推动一些在香港成功的制度法规,希望能从体制上对中国股市进行监管。但是很快,史美伦还是遭到了“水土不服、有悖国情”的指责。

  作为“海归”,史美伦也曾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在证监会过得并不容易。

  此次张新出任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前景如何呢?记者曾就此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任用人员不能只注重留学背景,更重要的是考察这个人是不是具备了相应的能力。“海归的背景并不重要。”他说。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不愿多谈。但是,在1月19日的金融所报告会上,他在总结发言时让自己的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否能行得通?套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否可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