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欲建邮储银行 中国第五大银行浮出水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07:33 京华时报 | |||||||||
作者: 本报记者 陈琰 熊海燕 历经四年“纸上谈兵”的痛苦历程,中国金融监管的龙头老大银监会终于将组建邮政储蓄银行一事提上日程。1月19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其2005年工作计划中提到,“今年,银监会将根据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将其纳入银行监管体系”。短短几十字,实则表明中国金融界已开始酝酿一场具历史意义的变革。
组建邮储银行 刘明康在其2005年工作计划中对邮政储蓄银行做了一个大致的描述。他介绍说,与之前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所相比,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把从农村地区吸收的资金以贷款形式发放到农村,在农村等相对贫困地区形成合理的资金流,激活当地经济。但刘明康未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具体成立时间做明确表述。据介绍,目前邮政储蓄系统拥有3.15万家分支机构和2.5亿储户。持有的存款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占储蓄总额9%以上,邮政储蓄银行一旦成立,将成为仅次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后的第五大银行。 刘明康表示,邮政储蓄应与邮政业务实行分账核算。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表态实则是银监会在落实对邮政储蓄的监管。因为此前,银行监管部门无权检查邮政部门的账务,而邮政业务与邮政储蓄业务恰恰实行的是财务统一。一旦发生借邮政储蓄之名,行高息揽储之实,以及支付过高代办费用、占用汇兑资金等违规行为,银行监管部门根本就束手无策。 央行曾力推重组 就银监会计划2005年成立邮储银行一事,记者致电国家邮政局高层,这位高层对此事没有表明态度。 但邮政内部人士私下里向记者透露,早在四年前,央行就向国务院递交了成立邮储银行的申请,四年来,“成立邮储银行”一直悬而未决,国务院和发改委一直密切关注邮储改革,但由于邮储从邮政主业中剥离对整个邮政的影响巨大(邮储占到邮政收益的30%左右),邮储银行成立后,邮政如何生存,是否会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是决策层迟迟没有推进邮储改革步伐的原因,所以此次来自央行计划“成立邮储银行”的消息并不是银监会和央行单方面就能促成的,来自邮政力保邮储不分离的力量依然强劲,邮储银行能否成立最终要看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的决定。 内部未雨绸缪 据国家邮政局内部人士分析,邮储从邮政剥离出来对邮政带来的负面作用开始逐渐削弱。一是对整个邮政主业的影响,这可以通过邮政控股邮储银行的方式解决;二是邮储固定资产的剥离不清,这一点已经经过四年的磨合,剥离的困难已经不突出,尤其是2004年,邮政逐步将邮储和邮政主业实行分账核算后,邮储与邮政资金纠缠不清的问题被削弱,利益明晰起来;三是邮储职工的金融知识匮乏,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和进行金融知识培训来解决。 而且,由于“成立邮储银行”是大势所趋,在央行“成立邮储银行”喊了四年的磨合期中,邮政始终寻找着邮储的生存出路,也没有停止过“稳健改革”的步伐。四年当中,邮储首先面临的是2003年8月,央行打破了邮储的“包养”政策,将央行给邮储的高存款利率下调到比老百姓存款的一年期利率还低,邮储当年因此减少了45%左右的收入。在此困境下,邮政开辟了三大资金自主运用渠道,先自己揽储再以“批发银行”的角色给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国内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协议存款,同时以承销商的角色涉足国债和金融债市场,进行银行间债券交易;在邮储柜台大力开拓中间代理业务达几十种,成为保险、基金、养老金的代理商,为今后可能到来的“邮储银行成立”后的原邮储营业点寻找利润增长点。邮政也及时进行着邮储人员的金融知识培训,做着两手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