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产权交易欲引民资新疆高效炒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09:45 东方早报 | ||||||||
早报驻浙江记者 徐益平 以温州为代表、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浙江“炒家”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继“炒房团”、“炒车团”和“炒煤团”之后,“炒棉团”也渐成蔓延之势。不过与前三者不同的是,后者的背后开始闪烁着政府身影。昨天,记者从隶属于浙江省国资委的浙江产权交易所了解到,该所目前正在组织一批来自于新疆地区的棉纺织企业产权转让项目,以引导迫不
“这批项目是新疆联合产权交易所希望我们推介给浙江民企的。”浙江产权交易所董事长颜春友告诉记者,“由于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棉纺织品产业举步维艰,当地急需引进大规模外来资本。”新疆联合产权交易所于去年8月11日挂牌,是新疆首家产权交易机构,同样隶属于该省国资监管部门。 造成新疆棉纺织产业濒临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比重过大。据浙江产权交易所市场信息部官员沈波介绍,新疆年棉花产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近1/3,“但囿于体制和产业层次较低因素,其棉花产业亏损却十分严重。”为此,继2003年放开棉花收购市场后,新疆决定在2005年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鼓励投资附加值较高的服装、面料等产业,同时通过引进民资,加速国企“国退民进”的进程。 事实上,在此之前,对利润具有“先知先觉”的浙江民资已频频在新疆棉花市场主动“搅局”,其中尤以“温州炒棉团”为甚。有消息称,仅2004年,活跃在新疆的温州“棉客”约有6000人,实际运作资本在100亿元左右。 “我们注意到了‘炒棉团’的动向。”沈波说,“但像浙江其他炒家一样,这些资本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政策缺乏相应的了解,迫切需要加以引导。”一个佐证是:据新疆温州商会办公室主任王伟称,2004年正逢银行缩贷,“温州民企大多资金紧张,很多人因此亏本。” “炒棉团”活动领域目前大多局限于棉花收购,所获利润不仅微薄,且容易“看天吃饭”。在沈波看来,民资只有进入加工领域,才能持续盈利。他介绍说,棉纺织的利润空间主要集中于下游,“越接近消费市场,利润越大。棉花加工成棉纱,可增值50%~300%左右;棉纱织成坯布,又可增值30%~100%左右;印染加工制成成衣、生活家用品,还能再增值100%~300%;进入流通领域,还有10%~50%的增值,甚至更高。” 为引导浙江民资投资新疆棉纺织市场,两省区甚至大致确定了市场走向。沈波介绍,通过调查,他们目前将重点鼓励民企在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坦建立服装生产销售前沿基地,因为该国除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低外,服装、纺织品销往世界各国可不受任何限制,且大多数国家对进口该国的产品实行免关税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