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关注“通胀” > 正文
 

宏观数据25日揭密 居民消费价格走势最敏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2日 10:19 和讯网-财经时报

  2004年12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按照相关人士分析,同比增幅在2.5%以下;专家认为,影响物价的根本因素在于收入,目前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情况,决定了2005年的物价指数不会变负

  本报记者 定军

  国家统计局的人士表示,2004年12月的各项数据,以及2004年全年经济的初步核算数字公布,将在1月25日上午的国务院新闻办进行。这比去年1月20日的发布日期晚了5天。按惯例,2004年12月的单项数据,仍将无具体分析内容。而国家统计局对于未来经济的分析,将只在内部送达中央作决策参考。

  不过,包括12月单月以及2004年的全年数据,将是2005年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而这些数据中,尤以价格数据最为敏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分析师祈京梅指出,价格数据不仅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也关系到经济增长和走势。最近居民消费价格增幅下降较快,此前9月预测的2005年物价上涨4%的数字偏高。一些机构已经开始纷纷下调预期。

  自2004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实行初步核算、核实,最终核实的新制度。1月25日(周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统计局主要公布初步核算结果。

  通货紧缩不会来

  物价下降、企业利润减低,居民消费欲望不强,这是通货紧缩的表现。在2004年年底曾初显类似特征。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对于通货紧缩这个幽灵,教科书上都鲜有解决之道,这揭示了通货紧缩的可怕性。但有专家认为,通货紧缩的情况在2005年可能不会出现。

  统计数字显示,进入2004年底,除了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仍维持高位外,包括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达到了半年以来的最低值。至于2004年12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按照相关人士分析,同比增幅在2.5%以下。

  此前,2004年11月,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084亿元,同比增长14.8%。这是排除2004年春节因素后的最低增长率。由于工业增加值约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判断,第四季度GDP同比增幅,将达全年季度最低值。

  GDP增长率和CPI同时回落,与1998年经济的情况相似。1998年,GDP同比增长率比1997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回落到7.8%;同时,CPI也从1997年同比上涨2.8%,回转到1998年同比下降0.8%。这使人们猜想2005年是否会重现1998年通货紧缩的情景。

  但有专家否认了这种说法。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刘慧勇,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是此前成功预测到1998年通货紧缩的极少数权威专家。他指出,影响物价的根本因素在于收入。目前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情况,决定了2005年的物价指数不会变负。因为城市居民的工资和奖金水平,农村的粮价水平即农民的收入水平,都在上升。收入增加,会带来消费情况的好转。这与1998年城市居民下岗,医疗和住房等体制改革启动,导致居民不敢花钱的情况完全不同。

  成本推动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在1月12日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05年消费物价指数控制在4%以内是可能的。2005年最有可能影响物价上涨的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生产资料价格;二是服务类价格,包括水、电、运输价格;三是房地产价格。如果这三方面价格同时上涨,或某个方面大幅上涨,有可能推动消费价格的较快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也预测,2005年中国CPI全年涨幅为3.28%。涨价因素主要来自于公共服务品调价,一方面未来水电燃料调价压力较大,许多地方的城市交通,医疗服务费和旅游景点票价等存在调价压力。同时,已持续上涨多时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将逐渐对今年CPI上升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预计90%以上的价格传导将在15个月内实现,20个月后基本完成。

  同时,当前引起CPI上涨的货币信贷因素影响减弱,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增强。例如,能源原材料等瓶颈制约导致这些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等。

  但统计显示,CPI和PPI的涨幅日趋平缓。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分析师祈京梅指出,这至少说明PPI向CPI的传导进一步减弱。不过一些专家也认定,PPI向CPI的传导仍存在。PPI价格涨幅高达8%以上,肯定会传导到CPI去。

  建设银行总行专家刘慧勇指出,一些耐用消费品,比如汽车、手机、冰箱等可能会进一步跌价,但商品房价格,因受钢材价格、利率上调因素的影响,仍会上涨。钢材价格的上涨,并未影响汽车价格下降趋势,除了企业消化一部分成本外,关税下调,实际上已经抵消了部分上升的成本。

  华夏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则与谢伏瞻的意见一致。他认为,2005年以粮食为主的食品价格涨幅会比2004年有所回落。但一些服务型因素,比如水、电、居住等服务性因素的涨价将持续。1月11日,北京发改委召开价格披露会,表示北京拟对公交地铁票价、医疗费、高中学费、液化气价格、取暖费、水价等六项生活消费价格,将作一定幅度上调。这似乎印证了专家的预言。

  不过,服务因素不会像食品一样占到CPI价格30%以上的最大权重,过去的服务价格一直在涨,但其是否能带动整个CPI上涨,存疑。

  此前,零点调查公司在2004年11月的调研中发现,2004年中,我国居民对物价的承受能力较2003年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小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对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感受明显。有近四分之一的城市居民面临物价压力。认为很难和比较难承受当前物价的特困市民比例增幅,分别在3.1%和18.7%的基础上,上涨1.4和1个百分点 。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居民消费价格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