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欲打破行业垄断引进外资发展现代服务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 15:5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米飙 上海报道 “围绕加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解决服务业短腿问题。加快《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选择若干领域试点,放开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
1月18日,上海市长韩正在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了今年工作十大重点的第一个方面。 也许并不是巧合,今年上海人大和政协的“一号提案人”朱荣林和任先正都提出了事关现代服务业的提案。而在众多涉及服务业的提案中,下至教育、医疗等具体产业,上至如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委员们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服务业重提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时党中央对上海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上海加快自身发展,主动服务全国的需要。”民盟成员吴冲锋在执笔的政协第87号提案中写道。 而在其他服务业提案中,几乎每一份也都以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7月26日-29日的上海之行作为开头。 胡锦涛在这次考察中表示,希望把上海未来的发展“放在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并且提出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2004年7月30日,也就是胡锦涛离开上海的第二天,陈良宇在上海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表示要对上海现代服务业的“短腿”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解决好”。2004年8月2日,上海市政府和市政协也分别召开会议学习胡锦涛讲话精神。 “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积极支持货币、证券、期货等全国性金融市场发展,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加大风险防范力度,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依托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等功能性重大基础实施和全国性要素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会展业、旅游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实施《上海商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升发展商贸业。”韩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服务业的具体内容锁定为以上几个方面。 “到2010年,上海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7500亿元以上,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有望超过80%。”在2004年12月27日的一次专题座谈会则初步勾勒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构想蓝图。 制造业 VS 服务业 “其实十三年来对服务业在上海的地位,学者和官员一直争论不休。”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说。 对上海服务业现状的一个常见描述是“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只是香港的1/4、东京的1/10。”即便是在国内?上海服务业与北京61.4%,广州的53.6%也是颇为不如。 “今年上半年上海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是46.9%,下半年有所好转,估计全年的数字仍然比48.4%略低。”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陈宪说,而他承接的课题,“上海大力发展现代化服务业研究”,是2004年度上海市三大规划课题之一。 “实情不是服务业增长太慢而是制造业增长太快。”陈宪说。 就在2004年上海制定了以发展制造业为战略的“173计划”,并在年底制定了《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行动纲要》。而与之相应的是《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则要在2004年年底制定,今年上半年才能通过。 上海的发展固然不能摆脱自己的工业基础,但近年来,3M、联合利华、Intel的出走却在另一方面表明上海制造业成本攀高是不争的事实。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真正具有优势的是人力资本和智商资源,而服务业无疑是挖掘这个宝库的最佳工具。 “上海第三产业发展不起来除了人们服务消费偏好低以外,政府作用强大也是一方面,因为服务业、中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作用缩小而市场作用放大。”殷醒民说。 而陈良宇在2004年11月12日的市委常委会上将上海服务业的发展表述为一系列突破:在投资主体突破上,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积极鼓励外资、民资参与现代服务业新发展;在行业突破上,要在金融、文化、现代物流业上动作不小;在政策突破上,通过对现有政策分类梳理,建立和完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环境突破上,要加强法制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促进发展的法规规章,规范物流、会展、中介、征信等重点领域有序发展;而在体制机制突破上,要形成既有合力,又有各自积极性,既分工负责,又全力以赴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