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名海啸遇难者灵魂等待中国DNA专家安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02:48 第一财经日报 | ||||||||
华大基因研究所门口的新宣传牌 500名海啸遇难者灵魂等待中国DNA专家安慰 “十五”期间中国仅在人类基因组研究就投入了6亿元
本报记者 杨墨 常菁 发自北京 坐落在北京顺义区的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亦称华大基因研究所)像往常一样平静,但是来上班的工作人员都会停住脚步,仔细观看门口新竖起的硕大宣传牌。宣传牌上面是中科院领导在首都机场迎接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四位专家的照片。15日下午,他们刚刚从泰国的海啸受灾地区归来,和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泰国“12.26”海啸中死难人员的100个DNA样本。 可能建立遇难者人员DNA数据库 2004年12月31日,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主任邓亚军博士带队的中国DNA鉴定小组到达泰国,展开了长达半月的海啸遇难人员遗体的鉴定辨别工作。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在这样的大型海外救援活动中派出DNA鉴定组。 司法物证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运回中国的100个DNA基因样本只是从泰国运出的第一批样本。“可能近期会有其他几批样本抵京,据说总量可能会达到500个。” 17日,邓亚军博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耽误太多的时间接受采访,但她还是大致描述了一下在泰国的情形。“那边的工作量比较大,每天工作大概有十多个小时,我们主要是到重灾区泰国攀牙府为遗体做法医病理检验,提取DNA样本,同时拍照、记录体貌特征和收集死难者的遗物等。” 据她介绍,和中国专家组一起工作的还有泰国司法部和200多名国际救灾协助组织的工作人员。 印度洋海啸后,泰国西南沿海6个府遭受海啸袭击,目前已经确认造成近5300人死亡,4000多人失踪,其中近半数的死者是外国游客。许多尸体经过海水浸泡、热带阳光曝晒后,已经严重腐烂变形,增加了遗体辨认的难度。 “没想到当地的气温那么高,”邓亚军停顿一下说道,“虽然采取了一些防腐措施,但受难者尸体还是腐烂得很快,增加提取DNA样本的难度。” “当地虽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实验室,但是缺少一些重要的DNA检测设备。我们需要将样本送回国内进行鉴定,可能将建立一个遇难人员DNA数据库。”邓亚军解释。 据该所工作人员介绍,基因组研究所现有两套最先进的DNA鉴定与分析设备,每批可完成32份样本分析,以目前的设备和人员,每天可完成10000份样本的初步鉴定工作。 “现在的鉴定工作刚刚开始,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早日辨别出死难者的身份。”说到这些时,邓亚军博士的声音低沉下去。 昨天,泰国使馆人员表示,目前泰国国内的搜救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DNA专家正在帮助鉴定死者身份。 据了解,泰国驻华大使已经通过相关部门向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专家们在泰国的辛苦工作表示了感谢。 基因组研究加速 中国的DNA鉴定水平已达到国际标准,并且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做DNA鉴定的国家之一。先前多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成员国之一,也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但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对这次DNA鉴定相当低调。负责和媒体沟通的该所研究员杨旭表示,所长杨焕明希望等鉴定结果出来后再给媒体一个说明。杨焕明是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此前在杨的主持下,中国完成了“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中国卷”,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赞扬。 据介绍,中国目前进行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主要有三个机构,即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北京)、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上海)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组。前两个研究中心直属于中国科技部生物研究中心。 “‘九五’期间中国将人类基因组项目纳入国家‘863’重点计划,当时的投入有5000万~6000万元,‘十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相关投资,仅人类基因组研究就投入了6亿元。”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李青昨天(18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国际上基因产权纠纷问题较多。”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齐鹏教授表示,国家之所以会在“十五”期间加大投入,是因为中国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重点已经放到了“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上。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对基因组序列的测序,解码基本信息,这一阶段的成果需要世界共享;第二个阶段就是功能基因组研究,是可以申请专利的。”李青说,“美国曾想对基因组序列的测序成果进行专利保护,但遭到中国和欧洲等众多国家反对。” “美国最后终于作了让步,我们也赞同对第二个阶段的‘功能基因组’研究进行专利保护。”李青解释说,“中国加入WTO后,如果没有基因方面的专利,就不能开发基因药物。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讲究产出,如果缺乏专利保护不仅仅对人类基因研究有影响,而且将危及整个生物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基础。” 李青表示,1999~2000年世界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接受了1%测序解码任务,并提前完成。“2002年国际SNP(人类单核苷酸多态性)作图计划,中国又接受了10%的任务。而2003年华大基因研究所又在水稻基因组完成图、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这些足以证明我国在相关领域中的国际地位。” “从功能基因研究到最后的投入产出将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李青说,“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已经开始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 尽管杨焕明回避了“海啸遇难者DNA鉴定”的话题,但在谈起基因技术的未来时依然充满是憧憬,“只要我们克服困难,政策得当,中国完全有可能走在世界生物技术发展的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