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黎稚平
北京报道
一贯低调的人被推到金融监管的前台,将不得不适应高曝光率。张新的未来就是这样。
1月11日,张新正式从谢平手中接过接力棒,执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这个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协调银行业与其他金融行业、相关部委之间的关系,监测金融控股公司,管理央行与金融风险处置或重组有关的资产等。
金融稳定局甫一成立,就得到业界及媒体的充分关注。这种热情将延续到这位39岁的“海归”身上。
去年1月,在第八届中国资本论坛上,时任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的张新说,“金融是非常重要的动力,金融体系要健康发展,银行和证券市场一定要协调发展。” 他认为,无论银行不良资产还是证券市场不良资产,其实是一个问题,而证券市场问题的解决,“可以用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相似的原则和方式来进行”。
一年之后,第九届中国资本论坛上,谢平一遍遍地告诉涌过来的记者,“我已经于11日离任金融稳定局局长职务,正在搬家(办公室),现在还没有新名片。”离任的谢平将专注于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的工作。
接替谢平职务的正是张新。
去年的张新恐怕没有想到,时隔一年,维持“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以及“解决金融体系不良资产的问题”的重任会落在他的身上。
今年的中国资本论坛,张新没有出现在会场,或许他正忙着构思金融稳定局今年的施政方案。而谢平也将全心投入到汇金公司上,今年他不仅要考虑中、建两行的上市,还有工行和农行的注资问题。当记者向谢平求证时,他笑着说,“我知道,但不能说”。
无论在学术还是实战经验,张新都算海归学者中的翘楚。
1989年,张新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6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到金融学博士学位,而后就职于纽约美林证券,任高级投资分析师。假如坚持走这条路,他在投行业的前景可谓一片光明。然而,亚洲金融危机改变了张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张新放弃了投资银行工作,加入世界银行“亚洲金融危机处理特别行动小组”。年仅30岁的他被任命为高级金融学家,负责韩国、泰国等国的金融危机处理,以及银行、证券市场的重整工作。在获得金融危机处理经验的同时,张新在国际金融界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2000年底,张新回国,“空降”到当时周小川任主席的中国证监会。2002年初,张担任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分管最为重要和敏感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工作。其间,他与时任证监会首席律师的陈大刚共同主持制定了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设计和推动了大量的市场创新业务,博得证监会领导的赏识。
2004年5月,张新来到央行,担任金融稳定局副局长。此前,周小川已经调任央行行长,张新又一次在老上司手下工作。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先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预测,央行金融稳定局“今年将对一卡通、金融机构办基金、银行办保险等这些交叉性的金融工具进行监管”。而张新的证券市场背景以及金融风险处置经验,正是有效监管不可缺少的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