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上海再造国际航运中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00:14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转身

  受挫“华盛顿-纽约”模式 再造国际航运中心

  本报记者 汪生科 罗小军

  见习记者 陈 欢

  上海报道

  在1月17日刚刚揭幕的上海2005年两会上,上海政协常委任先正备受瞩目——他一共提了四个提案,其中有一个被列为市政协“1号提案”。

  任先正之所以成为两会“明星”,主要在于他的话题契合了市政府新的工作重点——上海市政府正在全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他本人正是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总工程师。

  18号,上海市长韩正在上海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做了工作报告,多处提及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当说到2005年上海市政府的十项工作重心时,有两项具体谈到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韩正提出,要“全面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按期建成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和东海大桥工程并投入运营,完成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显著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和能级。”

  敏感人士发现,跟国际航运中心反复出现比起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则着墨不多。韩正说要“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后,话题轻轻一转,谈起了金融风险的防范——“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力度,促进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上海市近年一直致力于“一都市四中心”建设。但颇为微妙的是,在工作重心上,上海市正在转身,从更强调国际金融中心,转向更着重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来。

  上海市一权威部门人士佐证了这一事实:“虽然文件上没有明确这么说,但从目前看,侧重点是有了转移。”

  “华盛顿-纽约”模式受挫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早在1992年就正式提出。历经10年多的发展,上海先后发展起来了证券交易所、外汇交易所、金属交易所、商品交易所和粮油交易所。

  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却未能如愿——按照上海“十五”计划,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005年要占到GDP的18%。但现实情况是:十五期间,上海的金融业在上海GDP增加值不升反降,2003年只有10%,比九五期末还下降了5%个百分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障碍,又受到后天不足的束缚。”上海社科院的专家总结说。

  所谓先天不足,是说在我国当前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格局下,中央银行不在上海,四大商业银行的总部也不在上海,金融政策的制定部门不在上海,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金融活动监督部门也不在上海。

  “这四个‘不在’,使业界热谈的‘华盛顿-纽约’模式并没有形成。”此间专家说。

  先天不足原本可以后天弥补——但上海社科院专家杨建文等人说,10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后天条件也没有惠顾于上海。

  杨建文分析,1992年中央确定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后不久,1993年和1994年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以整治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中央政府直接通过银行控制信贷规模,通过信贷规模控制投资规模,进而控制膨胀。

  “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地方金融的发展空间。”参与上海金融业政策规划的杨建文说。

  宏观调控过后喘息甫定,我国就遇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规避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上升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中央政府紧急提出重点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并要求上海着力建立金融安全区。

  上海2005年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项重点工作就是配合国家防范金融风险——而防范金风险,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确定的2005年经济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

  “国内,体制改革是个艰难过程;国际,外资虎视眈眈。我们主观上想做,但实际上不容易。”上海市政府高层一位权威人士说。

  “当然,上海又不能坐守,”上述人士继续说,“交通航运是我们可以找到的一个切实的突破点。”

  谁领先合唱?

  “我的说法是多声部合唱,有的会领先半拍。”上海社科院院长助理屠启宇指出,四个中心建设并不是个同步推进的过程。从目前来看,有些要到2010年、2015年建成,有些要到2020年建成。

  “从推进发展来看,航运中心走在前面是趋势。”屠启宇说。

  任先正向本报记者介绍,如果上海不参与国际竞争的话,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地位就有可能旁落。

  “日本对我国长江这一黄金水道虎视眈眈。”任先正说,早在10年前日本就提出,中国没有合适的深水港能成为枢纽港的条件,它要把神户打造成东南亚的枢纽港,这样整个长江水道都要为它服务,整个长江上所有的港口都要成为神户的喂给港。

  “也就是说长江上的船,终点都在日本神户,然后从那里转运世界各地,哪里还有我们的发展余地?”任先正说。

  放眼全国,中国最具备发展大港的只有上海,但上海外高桥码头最深只有10米,不具备发展第三代集装箱的条件,现在国际上第三代集装箱需要15米深的深水港。

  有说法为,上世纪90年代中,当时的国务院领导人曾经想到过宁波的北仑港,把宁波打造成组合港。

  但业界倾向于认为,虽然北仑港具备天然深水港条件。但跟上海比起来,存在致命弱项,比如缺乏上海这样的广阔腹地。更重要的是,缺乏上海这样的金融、商业、服务等条件。

  而上海口岸的充足订单,又使它最具备世界航运中心的雏形。据上海港口管理局的数字,2004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超过鹿特丹,成为仅次于新加坡的世界第二大货运港口。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战略需要和上海自身经济发展的突破——都促使上海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这也是上海不得不拼着命要上大小洋山港的主要原因。”熟悉内情的人士说。有消息说,洋山港建设是本届上海市领导人任内要做的两件大事之一。

  但是有专家指出,上海离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还有很长距离,目前它还主要是停留在硬件建设上。比如,上海通过枢纽转运的货物还不到1%,而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话,这个量要占到40%。

  只有到那时,国际航运中心对国际金融中心的拉动作用才会凸现出来。“就像香港方面的说法那样,拉着集装箱跑创造不了什么价值。”上海的专家说。

  也就是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不会就此停步。2003年上海出台了《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纲要》,明确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05年打基础;第二步,到2010年初步形成框架;第三步,2020年基本形成国际金融中心。

  一旦上海航运中心释放出效应,也将促使国际金融中心的尽快形成——通过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先引来物流和人流,进而引入资金流,再倒逼国内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

  “我们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依然是充满信心的。”参与上海十一五规划的人士说,“理由是一些重要时间点,如人民币自由兑换,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哪年,但2020年前有把握;央行运作中心跟决策中心相分离,也是可期的。”

  “服务全国”背后

  有权威人士分析,上海的转身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需要使然。

  2003年7月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到上海视察工作。据有关人士透露,胡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两个殷切的希望:一个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二是更好地面向全国。

  这正切中了上海当时的困境,由于上海金融中心迟迟不能有大突破,浦东这个龙头显然舞动不起来。因而在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上,上海难以彰显自己的大气。

  在国家和谐发展成为一项战略的情况下,上海如何在服务全国、如何在服务全国中发展自身,成为摆在上海市决策者中最严峻的问题。

  很快,上海领导人开始出击——去年下半年,上海市委书记陈良羽、市长韩正频频出访,特别是沿着长江航道,把湖北、重庆等长江流域主要省市几乎都绕了一圈。

  2004年12月16日上海市召开常委会议,提出了把上海未来的发展放到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谋划,明确上海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江三角洲。

  在1月18日的人代会上,市长韩正又正式提出了“三服务”概念——“发挥上海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一位参与十一五规划的人士也说,“十一五规划有那么一些关键词,比如‘服务全国’。”

  显然,上海市“服务全国”的理念正日渐明晰。

  “即抓手由以前的国际金融中心,转变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沿海城市共同打造长江黄金水道。”一位专家总结。

  “上海市领导经常挂在嘴边有个4321——建设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做好三个服务(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三角),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小康),走在全国前面。”上海市政府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服务全国”主要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对口支援,一个就是四个中心建设。

  “四个中心建设本身就是国家战略,做好四个中心建设,也就服务好了全国。”上述人士解释。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