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乡镇清出7亿元白条 地方财务监督缺位堪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07: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乡镇财务监督缺位令人担忧 乡镇领导一任糊弄一任,谁也不愿意冒风险揭“盖子” 新华社记者 宋斌 代群
安徽省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对全市107个乡镇财务进行彻底普查清理规范,乡镇多年隐藏的“财务黑洞”得以充分暴露:7亿多元乡镇白条,93个小金库,千名干部职工违纪违规。 清理中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多数乡镇白条支出比例为60%,一些乡镇甚至达到80%。单张白条支出金额最大达140万元,时间最长的一张白条竟长达32年。107个乡镇,清理出百元以上白条发票14万余张,金额7.7亿余元。 清查中发现一些乡镇票据使用五花八门。既有行政事业性收据,也有县区自制的“土票据”,甚至乡镇也自制“土票据”,导致乱收费、私设“小金库”、收入不入账甚至个人乱支出;乡镇“体外循环”的“包包账”(即装在干部包包中的账)问题也十分突出。 一些参与清账的基层干部说,造成乡镇财务混乱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监督。对于财务问题,乡镇内部难监督、外部无监督、长期缺乏监督,加上制度存在诸多漏洞,致使乡镇财务混乱不堪,乡镇债务不断加重。长丰县纪委书记唐义干说,由于信息和权力的不对等,乡镇纪委连政府花了哪些钱都不知情,难以从内部进行监督。上级部门虽然对乡镇有审计,但大多流于形式。一个乡镇工程上百项,票据上万本,分布在几十个单位,而县级审计部门只有十几个人,真正搞业务的也就几个人,无法对乡镇财务进行全面审计。一些乡镇甚至在主要领导离任时,也不进行审计。 一些乡镇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乡镇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但现在都是任期制,谁也不愿意冒风险揭开这个黑盖子,只好一任糊弄一任,致使乡镇财务混乱的情况长期隐藏在基层,越积越重,越拖越乱。 合肥乡镇的“财务黑洞”在这次清理中之所以彻底暴露,关键是采取了宽严相济的特殊方法:“自查自纠从宽,被查被纠严究”。在自查自纠阶段的最后一天,许多乡镇出现了干部职工排队退款的现象。 合肥市以此次财务清理为契机,针对清理中发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意见》,107个乡镇共修订完善和新建立财政财务单项管理制度976个,通过建章立制,对乡镇财务进行整顿规范,使乡镇财务管理开始走上正轨。 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曾号称县内负债最重的镇,账面负债总额近4000万元。镇长沈模好说,自己到任时,看到负债数字吓出一身冷汗。通过清理财务才发现,由于镇里许多工程款结算不规范,产生大量虚拟债务债权,经过核销后,负债总额从4000万元下降到1500多万元。沈模好说,根据真实家底,镇里已经制定了经济发展计划,并确定了每年的还债额度,争取逐步化解债务风险。 乡镇经济财务问题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清理财务后群众的意见明显减少,政府对财务的管理显著加强,一股自发的节约经费科学支出、努力化解债务自保运转的新风气,开始在合肥乡镇悄然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