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明确表示: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监管将提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 08:41 南方日报 | |||||||||
本月13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京明确表示,正在走向深水区的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决策层在积极处理企业产权改制的同时,不能忽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这位专家表示,“应加强对国有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
强势监管刚刚上路 据财政部有据可查的新近数据,到2002年底,我国的行政事业性资产达3.04万亿元,占全国国有资产的26%,并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但尴尬的是,长期以来,上述庞大的资产一直没有明确的归属。 业内人士分析,在1998年机构改革撤掉国资局之后,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由新成立的国资委去管,而行政事业性资产基本上处于管理“真空”的状态中。而财政部行政政法司司长李林池认为,“职责是我们财政部的,我们一直没有相应的人员编制,所以我们的工作没有尽到责任,以至于这部分资产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希望现在开始的工作能够亡羊补牢。” “直到2004年9月,财政部分别组建了行政资产处与事业资产处两个新部门,行政与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才找到了真正的管家。”财政部有关人士这样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两个部门就可以把问题处理好,因为这个问题牵涉的面太广、跨越的历史时间较长,因而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 世界银行一位研究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由于该项改革比国资委监管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改革更复杂,它不同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相对单纯的经济性改革路径,它还涉及到相关的学校、医院、后勤等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一时间很难拿出一个既可操作又无太大风险的方案来。” 清产核资难度不小 “一方面资产闲置、浪费,许多该处置的资产得不到及时处置;另一方面不断向财政要钱,投资兴建或购置资产,造成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的低效使用,影响资产管理效能,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转效率。”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研讨会上,与会的学者专家们指出,近年来,随着行政性资产每年的迅速增加,损失、浪费与流失的情况愈演愈烈,这很难不引起关注与担忧。 据了解,由于至今中央政府并未明确与统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归属与管理方式,所以表现为各地方政府、甚至各行政事业单位分别依照其各自的方式管理经营这部分资产,管理方式方法百花百样,管理质量更是不尽如人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李国强认为,资产形成上渠道多头、来源复杂,管理不规范是导致这种国家投资却无人负责的状况的最根本原因。 虽然目前行政与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或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不少,但这些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够规范,相关部门工作缺乏有效协调,严重影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 据记者了解,财政部不久前已经明确提出,新设两个部门加紧研究与制定相关规范办法,建立起一套从资产配置、使用、调配、处置等诸环节,“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和有效利用,而不是追求资产的增值。”财政部有关官员还表示,为了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他们即将展开的工作就是对于全国的行政事业性资产的清产核资。 对此,专家们虽然觉得该项工作难度可能会很大、效果也难以一时显现,但终归将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在我们社会目前的这种转型期,有大量的单位在这些界限的边缘地带。他说,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边界不清,可能是财政部开展这项改革的最大的难度。 本报驻京记者 郑子轩(来源:南方日报)
|